第482章 查找源头、心慰乡亲 (3/4)
国各地的药贩子打电话来,希望能拿到货,价格出得一个比一个高,想赚这个差价。我们都听了您当初的交代,一直压着,没有轻易出手。”
听到这话,刘清明心里首先松了一大口气。
云岭乡的这批成品药库存,来自于当初和云州制药厂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
云岭乡用自己最大的药材产地优势,以药材换成品,深度绑定了云药的产能。
这份协议,背后不光有云岭乡,更有清南市乃至林城市政府的背书,这才让云药这个省属国企不敢轻易撕毁协议。
甚至于,在必要时候,自己的岳母,会以省长之尊。
小小地公私兼顾一下。
这是刘清明当初为云岭乡设计的“公对公”致富模式,加上的一道防火墙。
现在看来,这道防火墙起作用了。
“你们开会商量过这事吗?”刘清明继续问。
“嗯,上周的党政联席会上讨论过。”于锦绣说,“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应该马上把库存变现,换成实实在在的财政收入。要是能把这笔收入算到今年的指标里,咱们乡的经济数据能再上一个大台阶。”
刘清明肯定了他们的想法。
“这个思路没错,乡里需要发展,财政需要增收,这都是对的。”
他话锋一转。
“不过,我要提醒你一点。云岭大药房是集体企业,它的性质决定了,我们不能只盯着高额利润,更要考虑到这件事背后的政治影响。”
于锦绣何等聪明,立刻就抓住了关键词。
“书记,您的意思是……黑市上的高价?”
“对。”刘清明的口吻严肃起来,“市场行为,随行就市,这没有问题。但如果为了谋取暴利,搞囤积居奇,甚至参与到恶意炒作里去,那性质就完全变了。”
“这不仅会破坏我们党组织在群众中的信誉,更会让你们这些班子成员,在组织那里严重失分。”
“我当初搞这个项目,首要目的是让群众致富。但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目的,那就是在关键时刻,如果市场失衡,有人恶意炒卖、发国难财,你们手里的这批货,就是平抑市价、稳定人心的定海神针!”
电话那头,于锦绣沉默了。
刘清明的一番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她心中那团因为即将到来的巨额财富而燃起的火焰。
她想到的只是钱,是政绩。
而刘清明想到的,却是责任,是担当,是这盘生意背后牵动的政治大局。
格局的差距,高下立判。
“书记,我明白了。”于锦绣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愧疚,“您说,我们该怎么办。”
“我现在不在其位,不能干预你们的决策。”刘清明公事公办地说,“这是组织原则。你们要有自己的判断。如果我一个电话就能影响乡里的决策,那就是在搞独立王国,是要犯大错误的。”
于锦绣有些急了:“可是我们都相信你!你肯定是为了我们好,为了云岭乡好!”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