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余生请多指教 (2/10)
形象也不好看。”
“第五,物资缺口。全省的消防、医疗物资储备,根本无法满足如此大规模封锁的需求。医院的床位,更是杯水车薪。一旦爆发,医疗系统会瞬间被击穿。”
吴新蕊每说一条,苏清璇的脸色就白一分。
她终于明白,母亲和刘清明肩上扛着的,是怎样沉重的担子。
“最后一条,也是最致命的一条。”
吴新蕊的表情变得无比严肃。
“那五千七百万外来人口。他们滞留在临海省,吃什么?住哪里?收入从哪里来?他们的情绪如何安抚?会不会因此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这部分的隐性成本,根本无法估量。”
“临海省的同志说,这会给基层的同志们带来难以想象的压力,社会秩序可能会崩溃。”
客厅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吴新蕊说完,定定地看着刘清明。
“逐条讨论下来,我们发现,这些困难确实难以在短期内解决。你怎么看?”
苏清璇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生怕看到刘清明脸上流露出失望和挫败。
然而,刘清明却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喝了一口。
然后,他抬起头,笑了。
“是不是很失望?”吴新蕊问。
“恰恰相反。”刘清明摇了摇头,目光清亮,“我很振奋。”
这个回答,让吴新蕊和苏清璇都愣住了。
“振奋?”
“对。”刘清明放下茶杯,“妈,您不觉得吗?他们说了这么多困难,全都是在陈述事实,却没有一条是在否定我的核心判断。”
吴新蕊心里一动,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
“临海省的意思很明显。”刘清明继续分析道,“他们不是不想这么做,而是坦白地告诉所有人,‘我们一个省,扛不住这么大的压力’。”
“他们这是在倒逼上面,把压力分摊到全国其他省份。”
“而这,可能就是当前形势下,唯一可行的办法。”
一语惊醒梦中人。
吴新蕊紧绷了一天的神经,在这一刻豁然开朗。
她之前也隐约有这种感觉,但始终被那一条条无法解决的困难所困扰,没有像刘清明这样,一针见血地洞穿了临海省的真实意图。
“所以,清江省已经做好了准备。”吴新蕊的思路立刻清晰起来,“我们会在全省的车站、码头、机场、高速路口设立临检点,对所有返乡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并且已经准备好了隔离收治的场所和预案。”
刘清明点点头。
他清楚地记得,前世的这一次疫情,清江省的应对确实非常出色,并没有造成大规模的扩散。
现在看来,吴新蕊功不可没。
今天的这些措施,等于为未来二十年后那场更大的考验,提前打了个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