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熟人 (2/6)
p; 都不用回忆郑板桥的书法特点,和旁边那幅做一下对比,高下立判。
至此,林思成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把握:郑板桥晚年时书法变法期的真迹。
更有意思的是,画心正中盖中一方隐章,大约类似于现代的钢印。但没那么深,相当浅,不仔细看不出来。
如果蘸上印泥,盖出来后长这样:
乍一看,不伦不类,不明所以。但很少人知道,这是代表苏州园林花形窗的花窗章。
前世,这种印章林思成见过两方,都用做古籍字画的鉴藏章,一方在苏州博物馆,一方在苏州文物商店。
等于这方章,把最后的百分之一的不确定性也给补上了。
再看估价:十二万到十五万?
林思成倍感古怪:从来没想过,在拍卖会上也能捡漏?
他没让叶安宁记,只是看了一下编号。
续续往下看:文征明的扇面《江边闲话图》。纸本立轴《松林飞泉图》,以及一篇隶书陶诗。
还有祝允明的草书李白诗卷,草书七言诗,及一幅唐寅的松阴高士图。
并沈周、八大山人、王铎,蓝瑛……明代名家的字画作品,差不多都有。董其昌的更多:有诗,有画,有字帖,大大小小十几幅。
估价一言难尽:从几万到两千多万,多少钱的都有。
看赵大和赵二两眼放光,跃跃欲试,林思成趁机给两个徒弟上思想教育课:
“以后到这样的地方,可以看,遇到价格不高的,也可以试着收一两件,就当交学费了。但记住,千万别贪。”
两兄弟使劲点头,但林思成一看就知道,这俩压根没听明白。
林思成叹了一口气:“回去翻翻拍卖法!”
贪不贪心和拍卖法有什么关系?
两兄弟不明所以,看了看自家爹。
赵修能瞪着眼睛:俩蠢货。
《拍卖法》规定,只要有明确声明,拍卖行就可免除所有真伪责任。
打个比方:只要他在宣传图册或声明中写了“不对拍卖物品的质量、瑕疵等承担保证责任”之类的话,哪怕只值几毛钱的东西最后拍到了上亿,也和拍卖行没关系。
就像之前那幅郑板桥的《竹石图》,买主为什么破罐子破摔?因为打官司打不赢,着实没招了。
严格来说,其实并不是民间守旧,抱着老规矩不放,哪怕是在法律层面,基本遵循的还是“卖定离手”的交易原则。
林思成解释了一下,两兄弟恍然大悟。
几人继续往前,到了近、现代书画区。
这一块名家更多:傅抱石、吴昌硕、梁启超、于右任、章炳麟、孙中山、宋美龄、郭沫若、周作人……等等等等。
张大千的山水、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估价才几万块?
再看东西,林思成止不住的撇嘴。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