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参观,考察 (5/9)
里面倒了点茶,“这就是林思成第一次烧出来的!”
瞄了一眼,刘司长和孙嘉森齐齐的一怔愣。
薄如纸,凝如脂,润如玉,却又透如冰?
既润且透?
明明是两种相反的视觉感,却能体现在同一件器物上?
仔细再看:无论是胎、釉、呈色,和旁边那四只杯子有什么区别?
无非是更绿一些,没有花纹。
甚至于,肉眼的感观比那四只要更好看……
看了好久,孙嘉木抬起头:“第一炉?”
吴晖点点头:“第一炉!”
“不是……他那核心数据,控火工艺全是故乱拼凑的,怎么就能烧成这样?”
别说孙嘉木想不通,就连吴晖自己也想不通。
但问题是,林思成研究那些借来的数据也罢,从网上扒论文也罢,吴晖全程都在。
林思成仅凭想像,把几种窑炉结构拼一块,捏造出一种从没见过的炉型的时候,吴晖也在。
甚至于,他还帮了一下手,提了点意见。
然后,烧出来的四不像,品质却达到了让人惊艳的程度?
两人好歹也是专家,但想想吴晖之前说的,林思成连胡拼带乱凑的过程,刘司长和孙嘉木就感觉,跟见了鬼一样:复原古瓷工艺,还能这么复原?
但多少年的老搭档,两人不至于怀疑吴晖说谎。
再说他和林思成无亲无故的,而且一戳就破,压根就没这个必要……
心下愕然,刘书贤盯着杯子,端详了好久。
突然,他双眼一眯:“这杯子,怎么这么怪,好像和你刚才说的那几种,都有点像?”
“确实都有点像,要不怎么叫四不像?”
吴晖点点头,“如果看积釉处,影影绰绰,若隐若现,正好符合影青瓷的特点。”
“看胎沿,近似脱胎,照光见影,却又温润如玉,给人以温柔甜净之感……即便是展馆中的永乐甜白釉,也就这个程度。”
“看杯壁,胎体轻薄如蝉翼,迎光可透,杯外水纹清晰可见,正好附合成化斗彩、三秋、鸡缸杯的胎体结构和光学特征。”
“整体再看:轻巧、秀丽,亮如玻璃,釉面泛青而莹润,是不是和明清时期的德化薄胎瓷一模一样?”
每说一处,刘书贤的眼睛就亮一下,然后再点一下头。
孙嘉木的神情既惊讶,又古怪:说是四不像,到最后,却成了四种都像?
先不说和影青瓷的相似度有多高,就说这一点,就得称林思成一声人才。
刘书贤直起了腰:“老吴,这一只的仿真度有多高?”
“不高,不过很平均!”
很平均,啥意思?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