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用数据说话 (4/4)
                换源:
                
                    
                        
                            
                        
                    
                
                
            
                            ”
骤然,吕呈成的脑海中闪过一道光:“景德镇湖田窑影青瓷?”
林思成很想竖个大拇指:吕所长还是那个吕所长,直指要害,直捣黄龙!
他用力点头:“是的吕所长,就是湖田窑的影青瓷……事后分析证实,两座窑的烧瓷工艺流程属于传承关系……”
吕呈龙愣了一下:能猜到不难。
他能猜到,在场搞瓷器研究的专家都能猜到:因为同时期或更早,烧过薄胎瓷的窑口就这一家。
何况还有完整的数据?
1982年,湖田窑就开始发掘,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陶瓷研究所一直研究到现在,相关的论文没发表上千篇,也就三五百篇。
拿着数据一项一项的比,也能对比出来。
但能猜到是一回事,能不能证明却是另外一回事。因为你不能光凭数据,得推导出具体工艺,并相互验证。
你还得找到工艺链相对完整的遗址遗存,不然就算找到上万件文物,作用和影响力也就那样。
想到这里,吕呈龙恍然大悟:这小孩肯定找到窑址了,不然,今天的讲座就不会是什么“河津窑白釉瓷工艺起源与演进”。
顿然,他精神一振:“窑址在河津?”
“是的吕所长!”林思成点头,“前后找到了四处,分别对应唐、宋、金元明、清代……时间跨度一千一百年……”
“唐代?”
“对,不过是晚唐!”
说着,林思成又放了一张图:“这是在河津北古芹晚唐时期的瓷窑遗址中发现的玉壁底碗……”
吕呈龙瞄了一眼,眼底泛光一抹光。
他终于知道,局领导为什么同意,让这小孩在这里搞讲座?
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只唐代的碗,而是这个河津窑烧这种薄胎瓷的时间,比湖田窑更早。
领导们也很想知道:湖田窑的薄胎瓷工艺技术,是不是从这个河津窑传过去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