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267章 憋的是绝招 (5/7)

区别。

    再看最后一件,吴晖就觉得挺有意思:

    这是清代的德化白薄胎瓷,俗称葱根白,即白中泛青。

    这是德化窑由明代的“象牙白”(白中微泛黄)、“猪油白”(白中微泛红或黄),转为釉层微微泛青色调的创新瓷。

    成因很简单:胎釉中含氧化铁(FeO)比例增加,且烧制时窑内气氛不再为单一的氧化焰,而是偏向还原焰,导致釉色青白。

    照这么一想,这种瓷器和创新就扯不上边,应该说是复古瓷才对,因为它的工艺核心,和宋代的影青瓷完全一致。

    如果还原氛围再稍强一点,烧出来的,就是他之前看到的那只宋代影青瓷碗。

    当然,前提是要先证明元代卵白釉和永乐甜白釉的传承关系。才能建立起完整的技术演变链条:

    北宋影青瓷——金代河津瓷——元初霍州瓷——元中卵白釉——明代甜白釉——蛋壳杯——成化斗彩——清初薄胎瓷——清中粉彩。

    这是贡瓷体系,民用瓷则是另外的演变链条:明代甜白釉——明中德化薄胎白瓷——清代德化青白瓷(复古影青瓷)……

    思忖间,吴晖突地一愣:咦,照这么一看,这竟然是一条从宋到清,完整的工艺演变链条?

    不对,不止是宋到清……北午芹遗址的发现,完全可以证实,这种瓷器的源头在五代初,更或是唐末。

    如果再向下追溯,完全可以追溯到民国,乃至现代。而且民国时期已不仅仅局限于德化窑,稍大点的民窑都能烧出薄胎瓷。

    最薄的,能薄到零点一毫米左右,甚至器型极大,且透,透到可以用来做灯罩的地步。

    就像这一件:

    所以,如果再重新整理一下:从唐末到民国,从官窑到民窑,这种烧瓷工艺,上下传承了一千年还有余?

    数一数,迄今为止,工艺链条如此完整,技术演变脉落如此清晰的古陶瓷,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年以上的古陶以工艺有几种?

    答案是一。

    之前工艺链条最长的是龙泉窑青瓷:始于东晋、明代断烧,上下将将一千年。

    如今又多了一种:青白釉、卵白玉,更或是称之为薄胎瓷。

    除了传承,还要看在历史中的代表性和影响力:从晋到元,只有在尚青的南宋时期,短暂的一段时间内,龙泉青瓷被列为贡瓷。其余时期,一直都烧的是民间用粗瓷。

    而这种薄胎瓷,历经北宋、金、元、明、清,五朝均为御器。

    不敢说一骑绝尘,至少从工艺技术、科技水平等方面比较,肯定要强那么一点点……

    吴晖终于明白:林思成为什么要发掘河津窑和霍州窑?

    如果不发掘这两处遗址,他就没办法证明这种工艺技术的传承过程,更没办法证明完整的演变链条。

    说直白点:没有河津窑和霍证窑的佐证,他没办法把北宋的影青瓷和元代的卵白釉、以及明代的甜白釉关联起来。

    假设,假如最终证实,会怎么样?

    从唐到民国,上下一千年有余,且为五朝贡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我在大理寺当神探 我的灵光往事 重开吧!蜘蛛侠! 蛇仙:开局吞噬仙帝 极道:从捕快开始的横推人生 名捕夫人 狂徒下山:我有五位绝色师父 替嫁给失明反派后 我在罪恶之都当片警 玄界诸雄:大道争锋
相关推荐:
狂徒下山:我有五位绝色师父 人在阳间,你说我阴司当差十年? 搓酥 都市狂龙医仙 手握全网黑料,全娱乐圈求我别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