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憋的是绝招 (2/7)
标本都不够。
没人头吃肿了会研究这个,有这么多钱,我研究点成本低的,更容易出成果的不香吗?
哪怕名字很像,哪怕史料中提过:元代卵白釉源自宋代影青瓷,哪怕青白釉、卵白釉、卵白玉这三者之间只相差一个字,也从来没人想过要研究这个课题。
不研究,当然也就没人知道:只存在于史料中,几乎没人见过长什么样的卵白玉,就是宋代的影青瓷……
吴晖翻来覆去,又把报告看了一遍:“河津瓷和霍州瓷好说,你前后征集了不少,后面这两种,至少得上百公斤,你哪来的样本?”
林思成言简意赅:“换的……去年,我无意间收到一樽清嘉庆粉彩窑工制瓷瓶,让赵师兄拿到江西,换了四百公斤影青瓷瓷片……”
“另外,赵师兄有一对唐代寿州窑(唐代名窑,在安徽)的黑釉贴花罐,拿到安徽,换了四十件元代的卵白釉。都是罐、坛之类的大件,相对而言,品质都不怎么好,不过用来研究够用了……”
吴晖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清嘉庆粉彩窑工制瓷瓶,这玩意具体有几件,他不是很清楚,但他敢肯定,举世不超过一巴掌。
几年前,景德镇从山西借走一樽,结果一借不还,甚至把官司打到了京城。后来在文物局的调解下,景德镇勉强还了一樽汉鼎,这事才做罢。
如今,有人拿来一樽,要和他们换碎瓷片,谁不换谁是傻子。
如果再让吴晖估个价,至少六七百万。
唐代寿州窑的黑釉贴花罐,一只少说也有上百万吧,两件是多少?
三件加一块,八九百万了都……正好和他之前预测的差不多:光是物料标本,都得上千万。
再看林思成,吴晖就感觉,这小子在发金光。
钱多的扎手的那种光。
下意识的,吴晖又想起在物料室,林思成问的那一句:吴司长,如果我到了京城,成立了项目申请到经费,是不是想怎么花,就能怎么花?
当时他只当林思成是开玩笑,现在再看,不就是想怎么花,他就怎么花?
一时间,吴晖就感觉,林思成钱多了烧的:花近千万,就为了验证,这两种瓷系有没有继承关系?
如果给文研院,给国博,他都觉得不值,何况是私人掏腰包?
当然,林思成并非无的放矢:如果能证明宋代影青瓷就是史料中的卵白玉,同时也是元代的卵白釉,那河津窑、霍州窑的考古价值又能再上一个台阶。
如果他再复原出卵白玉的烧造工艺,光是专利授权,就能两倍、三倍的赚回来。
但问题是,万一呢?
他叹了口气:“林思成,如果工艺复原不出来,你怎么办?”
所谓闷声发大财,你不该是趁着山西那边没反应过来,赶快把工艺复原出来才对吗?
你倒好,却要搞什么同步发掘,等于要将对手拉到同一起跑线上,这不就是给敌人送枪炮?
一千万啊林思成,就这么打了水漂?
林思成却笑了一下:“搞研究,不说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