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被震住了 (4/5)
山西回来才半个月,今天才是第一次开炉,按他们之前的预估,十有八九会烧出一炉砖(瓷胎瓦质化),更或是一炉胎渣。
但凡能结釉,都是老天给面子,压根没想过一次就能烧成,甚至于能烧出精品来。
就眼前这三件,就跟花两块中了五百万一样……
越看越是满意,商妍拿起皿杯,在无斑的那只瓷杯中倒了半杯水。
然后用手电一照。
顿然,响起一连串的吸气声。
水还在晃动,杯中涟漪荡漾,手电的光束一照,却在杯壁外映出了光斑?
流光镜影,光怪陆离。
但仔细再看:杯体其实并不薄,差不多一毫米。
所以,这是得有多透?
孙乐一声低呼:“影青瓷?”
李贞刚要说什么,顿了一下,又闭上了嘴。
感觉不太像。
她虽然没见过大名鼎鼎的影青瓷长什么样,但古籍上有写:胎薄如玉、釉润青白、纹透光影,影影绰绰。
前两句讲的是影青瓷的胎、釉、质,后两句则讲的是透光性。
既然是影影绰绰,那顶多也就是照出点光影来,绝不会是现在这种:连杯中水荡起的涟漪的线条,都透到杯壁外。
果不然,林思成摇了摇头:“离影青瓷差得远,顶多和德化白的薄胎瓷有点像……《天工开物》载:素肌玉骨,薄如蝉翼,透澈如冰,差不多就是这一种……但人家是白瓷,没这么青!”
赵修能点点头:“那德化白的薄胎瓷工艺,复原了没有?”
林思成怔了一下:还真把他给问住了?
如果严格来说,还真没有,顶多复原了一半。即“薄如纸、白如玉、透如冰”之中的薄和白。
比如这样:
又比如这样:
如果比透,可能还比不上明代成化的蛋壳杯。
倒非不想透,而是侧重点不同,导致技术产生缺限。所以换个角度理解的话,自己算是误打误撞,把德化薄胎瓷的最后一块短板给补上了?
当然没这么简单,何况自己现在复原的是宋代的卵白玉,而非明代的德化白。
是不是驴头不对马嘴?
暗暗自嘲,林思成叹了一口气:算是烧废了!
他摆摆手:“方师兄,收起来吧!”
方进戴上了手套,但还没来得及拿,赵修能往前一拦:“不是……师弟,这是德化白薄胎?”
林思成知道他的意思:卵白玉虽然没复原出来,但咱们把真正的德化白复原出来了呀?
问题是,人家德化窑认不认?
他叹了口气:“赵师兄,德化白现在有多薄?”
赵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