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223章 口音 (2/5)

数去,就那七八个县……”

    林思成拿起另一张:“老师你再看,这是那几块陶器和砂器残片。虽然杂质极大,但主要成份比例与细白瓷一模一样,表明都是出自同一区域。”

    “区别是前者精选过滤,后者直接用原始瓷土烧成……最关键的是,两种残片里,都有煤……”

    煤?

    王齐志不明所以:“林思成,山西七成以上的县市,不都产煤?”

    “老师,不还有百分之三十吗?”林思成笑了笑,“这百分之三十里的百分之七十,都集中黄河沿岸……”

    王齐志恍然大悟:等于林思成又把瓷土矿的范围缩小了好几倍?

    “具体是哪?”

    “永济,河津、乡宁,大抵跑不出这三县!”

    林思成又取过一本《河东志》,“恰好,这三个地方都属吕梁山南麓,且靠黄河,而且既产瓷土也产煤……更巧的是,永济和乡宁在古代都烧过好长时间的陶瓷……特别是乡宁县,从唐代到民国,基本没断过……”

    王齐志怔了一下,很想竖个大拇指。

    把那五筐瓷片拉回来到现在,满共不过五天。赵修能别说套那胖子的话,连根毛的信息都没问到。

    赵大赵二去了已经四天,废瓷坑倒是问到了好多,但胖子具体是从哪座坑里挖的瓷片,天知道?

    而自己是前天才和市博谈好,昨天林思成才进的实验室。满打满算一天半,他就把瓷土矿的范围锁定在了三个县之内?

    哦不,两个县……

    王齐志又发现不对:“意思就是,河津在古代,没烧过瓷?”

    “查史料文献,确实没记载。”

    “那兄弟俩去河津,打问到的那么多的废瓷坑是怎么回事,甚至连唐瓷都有?”

    “河津在古代是交通咽喉,龙口渡西至渭南、东至晋阳,南可下长安、洛阳,北可上河套……那些瓷坑,应该是各地往晋阳运送,或是晋阳往外地运送瓷器,装卸货船时搞坏的残废品……”

    “老师,这里还有……”

    林思成翻开地方志,其中的一段:“你看!”

    王齐志低头一瞅,眼睛眯了起来:民国青花?

    地方志中记的清清楚楚:民国时期,山西官办的瓷厂的有三座:保晋公司瓷厂、山西西北窑厂,太原工业专门学校瓷厂。

    其下附属公司遍布大半个山西,用的全是当时最先进的制瓷工艺,请的全是景德镇的专业人士做技术指导。

    除此外,地方民窑也极多,光是有记载的就有四十八县二百一十七户瓷窑,虽然产的是民用瓷,但其中有一半生产青花。

    其中同样有永济和乡宁,等于可能性又增大了一分。

    “得实地去看看。”王齐志吐了一口气,“什么时候动身?”

    “明天吧!”

    林思成想了一下,“待会我打电话,让秦师兄(中心骨干研究员)带两个人过来,支援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失业后,被宝藏女孩捡回家 第一废太子 快穿:配角摆烂,师父崩人设了? 诱婚成瘾 这年头谁还不是个武者啊 印度神话,天帝今天不上班 盛世风云铁马劫 1980巴山猎耕记 逃之妖妖 豪门认亲小可怜,竟是玄门大宗师
相关推荐:
失业后,被宝藏女孩捡回家 诱婚成瘾 1980巴山猎耕记 豪门认亲小可怜,竟是玄门大宗师 偷我的外卖是吧?辣哭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