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著书立言 (5/6)
但倒流壶,听都没听林思成提过……
王齐志睁圆了眼睛:“哪来的,林思成仿的?”
“对,他和李贞,还有肖玉珠,三个人就用了一天!”商妍怅然一叹,“起先他只说是试一试,我和林教授就没在意……结果第二天,他就把壶抱了出来……”
“据他说,用的是‘倒置三烧法’,比起青花瓷修复的‘多次复烧’、铜胎珐琅修复的‘多点多烧’,要稍微复杂一些……”
这不是废话?
倒流壶中间的那两根管在瓷器学中,有个专门的词:异形器。
细不说,还必须中空,不管是初烧还是复烧,火只能烤到外部,里外必然会受热不均,继而导致变形开裂。
所以,不单单要解决导管与壶体之间的膨胀差异,更要解决导管外部与内部的膨胀差异。
要那么好解决,何必因扰好几家机构二十多年?
真的,要不是围那么多学生,王齐志早把林思成拎起来了:就“试了试”,就试成了?
就初六,林思成还给他打电话,问他哪天回来,王齐志说是初十。
林思成提了一下培训的事,又说要试着仿几件耀州瓷,培训的时候当标本用。
当时,王齐志满脑子都是:姐夫去了西京,会不会发生点什么,压根就没多想。所以他就以为,林思成仿的只是普通的器形,至多仿一下天青釉,更或是茶叶末。
哪知道,他弄出来了一把倒流壶?
不是,你倒是说呀?
要知道仿的是倒流壶,我还管什么姐夫不姐夫?
王齐志越想越后悔,盯着柜子里的倒流壶,咧着嘴,拧把着脸,就跟牙疼一样。
“然后,林思成就轻描淡写的,就把那壶,拿到了培训会上?然后,就直接讲?”
商妍点了一下头,又叹了口气:“倒也不算轻描淡写:刚开始讲,铜川的人就追过来了?”
啥玩意?
王齐志猛的一怔愣:“没打起来?”
“怎么可能?带队的是王市长,何况还有那么多的领导,教授,学生?”
“然后呢?”
“没然后啊?林思成就正常讲,天青釉和倒流壶就讲了点皮毛,然后讲了一下耀州瓷工艺在各朝代的演变,重点还在于各朝代主流器形的工艺特点和修复要点……”
“景院长觉得他讲的很全面,又和耿院商量了一下,两人一致建议他整理一下,看能不能出本综述……”
不是,我问的哪是这个?
不对,这个确实得问……所谓出书立著,论文写的再多,顶多也就是教授。只有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才能称之为学者。
王齐志就是觉得,对于林思成而言,未免有些早,也根本不用急。
他惊讶的是,天青釉和倒流壶。
如果前者是铜川瓷研所、几家大型陶瓷厂的安身之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