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标杆作用 (2/3)
了一声,脸上表情玩味。
“这一步就到常务董事了。
这升迁速度,在华兴历史上怕是独一份了吧?
我知道他功劳大,‘渡河’一役打得漂亮,连个人的投资也显出眼光毒辣。
但常务董事,那是要决定整个集团未来五年、十年走向的地方。
他还没满三十,压得住吗?”
汪剑锋笑了笑,他自己何尝又不是跳一步直接成为了董事。
为陈默代言就是为直接代言,他缓缓说道:
“老陈,别酸。
他那几年的成绩,单拎出任何一项,都够一般人干一辈子了。
‘渡河’明线暗线一起抓,还弄出个上市公司。
老板和徐总他们,这是论功行赏,也是为未来布局。
车BG、云、5G融合,未来的战场需要他这种既有技术洞察又能撬动资本的人。”
“我酸什么?”陈立仁瞪眼,随即又摇摇头,“任他陈总奸似鬼,当年不也乖乖帮我背了锅?”
然后又笑着自顾自说着:“就是觉得时代变得快。我们这帮老家伙,得赶紧跟上,别成了新轨道上的旧车轮。”
茶室内的谈话,只是当晚无数个类似场景的缩影。
高管们的电话、信息频繁往来,有人震惊,有人沉思,有人积极谋划在新格局中的位置,也有人感到些许的失落与彷徨。
但无论如何,所有人都明白,华兴的权力核心正在经历一场静默却又深刻的重塑。
这次的董事会内容仿佛是刻意没有对内保密,就像是给全体员工先打一针预防针似的。
第二天,变革的气息迅速下沉到总监、部长、产品线负责人这一层级。
他们是公司的脊柱,承上启下,对变革的感知最为敏锐,也最为复杂。
上午十点,坂田J区华兴大学的高级培训教室内,一场关于“数字化领导力”的课程临时变成了非正式的讨论场。
课间休息时,几位来自不同体系的总监聚在咖啡机旁。
“实锤了兄弟们,”一位来自运营商BG解决方案销售部的总监压低声音,他是消息灵通人士。
“文件初稿已经在走流程了,轮值董事长,常董会,战略委员会....
三层架构,彻底变天!”
一位来自2012实验室的研究部主任镜片后的眼睛闪着光:
“这对我们基础研究或许是好事。
战略委员会层面更关注长期投入和各种黑科技属性的技术,说不定我们那些短期内看不到商业回报的先遣项目,能获得更多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每年都被财务追着要ROI(投资回报率)。”
“老兄,别太乐观。”一位来自终端BG手机产品线的部长给他泼了盆冷水。
“新的常董会成了日常决策核心,这意味着产品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