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0章 伤口线索分析 (1/2)
“擦伤呈条形,长度 0.5-1Cm 不等,边缘不整齐,局部皮肤有轻微红肿,未见明显出血,但擦伤处的表皮细胞仍有生活反应,说明是生前形成的损伤,可能是与他人搏斗或倒地时蹭到地面所致;另外,指甲缝里的浅褐色粉末,立即取样检测成分,看看是不是停车场地砖的灰尘,还是其他物质。”
小林将专用体温计插入死者直肠,等待五分钟后读数:“直肠温度 30℃,解剖室环境温度 16℃,温度差 14℃。根据死后体温下降规律,常温环境下每小时下降 0.8-1℃,但考虑到死者穿着外套,且停车场夜间温度约 18℃,实际体温下降速度会减缓,初步推算死亡时间在死后 10-14 小时之间。”
“结合尸僵和尸斑的判断,死亡时间可以进一步缩小。” 张林接过小林递来的温度记录单,在上面补充标注,“尸僵处于中期、尸斑处于扩散期,对应死后 10-14 小时;体温差 14℃,按减缓后的速度计算,也指向这个区间。不过需要结合胃内容物进一步验证 —— 死者胃内是否有未消化的食物,消化程度如何,这是判断死亡时间的重要辅助依据。”
接下来的体表损伤检查,张林有了关键发现。他用强光勘查灯照射死者的颈部,在左侧颈部锁骨上方,发现一道宽度约 0.3Cm 的浅褐色带状压痕。“这里有异常,” 张林用镊子轻轻拨开颈部皮肤,小心避开细小的汗毛,“颈部左侧有一道横向带状压痕,压痕边缘整齐,局部皮肤有轻微色素沉着,未见明显出血,但压痕下方的皮下组织经触诊可感觉到轻微硬结,这是生前受外力压迫的表现,可能是被绳索或带状物勒压所致。”
“会不会是死者佩戴的饰品留下的痕迹,或者是衣物领口摩擦形成的?” 小林凑近观察,提出疑问。张林摇头,拿出标尺紧贴压痕测量:“压痕的走向与衣物领口的形状不符,且压痕宽度均匀,没有饰品常见的凹凸纹理;另外,压痕对应的颈部肌肉胸锁乳突肌在解剖镜下可见少量肌纤维断裂,这是外力压迫导致的机械性损伤,排除自然形成的可能,初步判断为扼颈或勒颈时留下的痕迹,但压迫力度较轻,未造成立即死亡。”
在死者的左侧肋骨处,张林还发现了一处隐蔽的损伤。死者左侧第 5、6 肋骨表面有轻微骨擦音,经触诊可感觉到骨皮质不平整,但未见明显骨折移位。“这里有肋骨挫伤,” 张林用手轻轻按压肋骨部位,“挫伤范围约 2Cm×3Cm,局部软组织有轻微肿胀,说明生前遭受过钝性外力撞击,可能是被人用拳头或硬物击打所致,虽然未造成骨折,但可能导致内脏损伤,需要解剖胸腔进一步确认。”
小林在死者的牛仔裤口袋里,发现了一张皱巴巴的名片,上面印着 “东方大厦 15 层 科创公司 项目经理 陈峰” 的字样,名片边缘有明显的折痕,背面还沾着少量褐色粉末。“这张名片会不会是死者的?科创公司的信息需要核实,但至少能提供一个身份线索。” 小林将名片装进证物袋,递给张林。张林接过证物袋,对着灯光看了看:“名片材质普通,印刷粗糙,背面的粉末和指甲缝里的粉末颜色相近,可能是同一来源,先一起送检,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关联信息。”
为了确认死因和获取更多细节,张林开始进行尸体解剖。他用手术刀沿腹部正中线切开,依次分离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淡黄色的脂肪组织暴露出来,未见明显出血或血肿。“腹腔内未见明显积液,肝脏、脾脏大小正常,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无破裂或损伤;胃容量约 200ml,胃内有少量半消化的食物残渣,主要是米饭、鸡肉和青菜,食物颗粒仍保持一定形态,未完全排空。” 张林用镊子夹起少量胃内容物,放在载玻片上,“根据食物消化程度判断,死者在死亡前 2-3 小时内吃过饭,结合之前推算的死亡时间 10-14 小时,可确定死者最后一餐时间为发现尸体前 12-17 小时,也就是前一天下午 5 点到晚上 10&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