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周氏拒亲 (2/3)
气地瞪他一眼:“干活去!”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接下来的几天,隔三差五就有媒人上门。目标不仅是大郎柳松,连十六的二哥柳桂、十五的三哥柳榆都被惦记上了。
说的姑娘家境似乎都比以往提亲的高了一截,有镇上开油坊的闺女,有邻村秀才家的妹妹,甚至还有个小吏的远房侄女…
说辞也都大同小异,无非是看中柳家“前程远大”,小伙子们“踏实肯干”。
母亲周氏应对得越发纯熟,一律以“等孩他爹来信定夺”为由,客气地婉拒了议亲,但也没把话说死,只道日后再说。
哥哥们的反应各不相同。
大哥柳松越发沉默,媒婆一来,他就找借口躲进工坊最里头,或者干脆出门。
二哥柳桂则是脸红耳赤,往往媒婆还没走到他跟前,他就已经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放了,恨不得钻到柳条堆里去。
三哥柳榆倒是笑嘻嘻的,还能跟媒婆搭几句话,逗得媒婆直乐,但一说到正题,他就滑不溜手地把话题岔开。
四哥柳枫看热闹不嫌事大,经常点评哪个姑娘家底厚,哪个姑娘据说脾气差,被哥哥们联手镇压了好几次。
五哥柳桐则皱着眉头,私下里对周氏道:“这些人,不过是见风使舵。若爹在京城不顺,怕是跑得比谁都快。亲事若沾了这些算计,将来也难和美。”
柳青在旁边听着点点头,五哥分析的很对。这些突如其来的热情,背后是赤裸裸的利益考量,而非对哥哥们人品的看重。
周氏叹口气,看着院子里一个个身量渐长的儿子,眼神复杂:
“理是这么个理。可你们的亲事,终究是大事!你爹若真立住了,咱们门槛怕是真要被人踏破。若…若不成,唉!”
现实的压力沉甸甸地压在这个妇人肩上。
儿子们成家立业是她的责任,可又怕行差踏错,耽误了孩子,更怕结亲不成反结仇。
柳青能感受到周氏的焦虑。她蹭到周氏身边,小声道:“娘,哥哥们都那么好,以后肯定能说上最好的亲事!等爹在京城稳定了,咱们家更好了,说不定还有更好的姑娘呢!”
周氏被小女儿的话逗笑了,搂了搂她:“就你嘴甜。但愿吧。”
这日傍晚,最后一位媒婆也被周氏送走。院子里暂时恢复了清净。
大哥柳松从工坊深处走出来,沉默地拿起水瓢灌了几口水。
三哥柳榆凑过去,用肩膀撞了他一下:“大哥,真没一个看上的?那个秀才家的妹妹,据说识字呢!”
柳松放下水瓢,抹了把嘴,目光扫过院子里忙碌的弟弟们,最后落在母亲略显疲惫的脸上,声音低沉却清晰:
“爹不在家,我是长子。家里光景刚有点盼头,但根子还没扎稳。现在说亲,太早。等爹那边安稳了,家里宽裕些,再说也不迟。至少…得让爹点头。”
他这话说得朴实,却带着一份长子的担当。
二哥柳桂在一旁默默点头。
三哥柳榆也收起了玩笑神色,拍了拍大哥的肩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