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通过著作权登记 (2/4)
>
周明忍不住说:“可他们明明就是抄袭!“
“年轻人,别激动。“王科长笑笑,“我还没说完。虽然单个纹样很难保护,但是”他加重语气,“如果把这些图样作为一个整体图集,情况就不同了。“
张磊立刻明白过来:“您的意思是,作为汇编作品?”
“聪明!”王科长点头,“《著作权法》对汇编作品的保护是很强的。只要你们能证明这本图集具有独创性的编排和选择,就能获得整体保护。”
……
县里指派的专利代理机构孙老师是个精干的中年人,他快速翻阅着材料,眼神越来越亮。
“柳经理,像你们这个‘蒸汽曲木’古法结合现代力学结构的设计,完全有希望申请实用新型专利!还有这个‘三春之木’的材料复合应用理念,如果撰写得好,甚至可以尝试冲击一下发明专利,保护力度更大!”
“还有这些纹样,”他指着百样图上的几个独特图案,“虽然传统纹样本身不能申请专利,但你们对其进行的创新性再设计和特定应用,比如在灯具上的这种立体化呈现,完全可以申请外观设计专利!”
专家解惑,茅塞顿开。相比起来,以前他们完全摸着石头过河。
但孙老师也严肃地提醒:“虽然有绿色通道,你们也要做两手准备。专利审核周期漫长,尤其是发明和实用新型,没有一年半载下不来。外观设计快一些,但也需要几个月。而且,即便申请了,如果对方只是模仿神韵而在细节上刻意规避,维权依然不易。”
“我们明白。”柳青点头,”但我们必须立刻开始筑这道墙。就算不能挡住所有狼,也要划下界线,表明我们的态度,并为未来的反击准备好武器。”
接下来的几天,柳青和周明配合孙老师梳理技术要点和创新点;张磊负责将所有图纸电子化、规范化;柳建国则凭着老经验,帮忙审核文件,确保表述准确无歧义;
有前期申遗工作铺垫,整理资料速度很快,只需要核对补充一些细节。
“这张水波纹演变图是1962年画的。”爷爷指着一幅泛黄的图纸,“当时治黄工程需要更结实的筐体,月华改了三次才成功。”
“要标注出来。”张磊立即记录,“能证明纹样的改进过程和创新性。”
李阿婆拿起一张“六角叠丝”的示意图:“这个纹样是我婆婆留下来的,但现在的编法是改良的。以前要用双股柳条,她改成了单股劈丝,更轻更韧。”
“独创性改进!“张磊眼睛一亮,“阿婆,这个得单独申请!”
一摞摞厚厚的申请文件被整理出来,盖上工坊的公章,由县里开辟的绿色通道紧急报送上去。
“能成吗?”王婶忐忑地问。
“尽人事,听天命。”
爷爷望着快递车远去的方向,缓缓道,“但老祖宗的东西,不是那么好偷的。”
专利申请的材料提交了。但工坊依然每天面临着仿品低价倾销的巨大压力。
就在这焦头烂额之际,一场看不见的战争,在数字世界悄然打响。
深夜,工坊里只剩下张磊一人。
他正全神贯注地优化着“家庭作坊联盟”的ERP外发系统,试图让材料调度和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