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龟背纹寻根 (2/5)
晨露。他甚至在车上配备了保湿篷布和简易支架,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几乎降为零。
而SUV第一次出任务,就是载着柳青、张磊、爷爷和李阿婆,去市里参观一个民间工艺展。来回舒适便捷,大家不再像以前那样奔波劳累,能有更多精力用在正事上。
更重要的是,有了SUV,柳青他们的龟背纹补充考证行动得以顺利展开。他们不再局限于本镇,开始驱车前往邻县的文化馆、档案馆,拜访可能知情的老手艺人。
在一次拜访邻县一位九十高龄的藤编老艺人时,老人看着他们带去的龟背纹样品,眯着眼看了很久,喃喃道:“这个纹路有点像水泊乡篾匠李家的看家本事啊……”
“篾匠李?”柳青赶紧追问。“嗯,不过他家好像不是编柳的,是编竹篾的……哎,人老了,记不清了。”
老人摇着头,“不过,听说以前有个女人去水泊乡研究什么纹样的好像……”
张磊用手机搜索水泊乡和篾匠李的信息。周明开着车,忍不住吹了声口哨:“这车买得值!不然上哪挖这猛料去!”
新买的SUV行驶在通往水泊乡的崎岖小路上。
越是靠近,越是荒僻,仿佛时光在这里流逝得更慢。水泊乡依水而建,旧日码头的痕迹依稀可见,如今却只剩静谧与些许寥落。
空气中弥漫着竹篾的清香,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堆放着竹材和半成品,但与清河柳编的圆润敦厚不同,这里的竹编器物显得更加精巧、锋锐。
几经周折,在一间低矮的老铺子里,他们找到了“篾匠李”的传人李茂才。
他正埋头破篾,手指粗糙有力,动作麻利。听到柳青说明来意,特别是提到龟背纹和奶奶的名字时,他手上的动作顿住了,抬起头,眼神里没有丝毫热情,只有审视和戒备。
“不认识什么月华。我们李家编我们的竹篾,跟你们编柳的没关系。”
他语气生硬,低下头继续干活,明显是送客的意思。
首次接触就吃了闭门羹,三人有些沮丧。
周明性子急,差点要理论,被柳青拉住。他们在乡里的小饭馆吃午饭,向老板旁敲侧击地打听。
老板一听“篾匠李”和外面来的学艺人,就打开了话匣子。
“老李头的父亲那时候,确实有个外乡来的姑娘,手巧得很,后来好像闹得不太愉快,走了……具体为啥,就不清楚了,都是老黄历了。”
三人吃完饭再次去拜访,铺子已经关门了,等了许久也不见人来。有住在附近的村民对三人说“别等了,老李去省城亲戚家住些日子,十天半个月回不来。”
最终水泊乡之行无功而返。
柳青回来后告诉爷爷这事,生气的评价一句:“那篾匠李家的人真是奇怪,有什么不能说的,还躲开了!”
爷爷听了之后脸色严肃:“以后不要去那边了,咱们编柳的的确跟他们没关系!”
爷爷的反应也透着蹊跷。老人应该还有压箱底的秘密。
她晚上的时候又去了爷爷的宝藏地窖,在地窖里左查右看,看看有没有漏网的资料。
查看无果她坐到曾经学习的桌旁,抬头看到地窖的内门顶上是凹进去一个平台。
这个位置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