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评审答辩 (2/5)
严重破损的泛黄货单。
字是竖排的毛笔字,墨迹依稀可辨:
“今收到清河柳编社运来流光彩丝贡篮贰拾具件件完好此据民国八年腊月初三津门荣兴商行具”
张磊的心脏猛地一跳,几乎要叫出声来!他强压激动,小心地用手机拍下这张珍贵的货单,立刻打电话给柳青。
“荣兴商行!”
柳青接到电话,也是惊喜交加,
“我好像听爷爷模糊提过,太爷爷当年是和一家津门的商行有往来!快,查这个商行!”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几乎跑断了腿。
县档案馆、工商联旧档、甚至拜访本地几位收藏老物件的爱好者。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名专收老商标纸品的藏家那里,他们竟然见到了一本保存相对完好的《荣兴商行货品图录》!
翻开厚重的图录,在“精工细作”一栏,赫然印着几款柳编器的照片和解说。
其中一页,正是一只精巧绝伦、纹路奇特的提篮,图片下方标注着:
“流光彩丝篮:取材清河特产金丝柳,秘法劈丝,匠心独运,编织成器,光影流动,堪称绝技。宜陈设,宜雅赠。”
实物照片,官方图录!这证据比任何口述都来得有力!
柳青的手抚过那模糊却清晰的图片,眼眶发热,仿佛透过时光,触摸到了祖辈的荣光。
终于曙光初现,功夫不负有心人。
周明拿到了带着数据图表的检测报告;
柳青重新拍摄的技艺视频,清晰如教学片。
材料再次整理后,梁老看过,微微点头:“这次,有点样子了。”
就在他们为这一发现欢欣鼓舞时,又有一个惊喜送上门来。
一位省城师范大学退休的历史系老教授,通过报社找到了柳青的联系方式。
“柳青同志吗?我姓韩。看了关于你们清河柳编的报道,很感动。我祖父民国时曾在津门海关任职文书,家中留存了一些他抄录的海关验货记录的副本。我记得里面似乎有柳编、彩丝之类的字眼,不知对你们是否有用?”
柳青激动得差点拿不稳电话,第二天就带着张磊和周明登门拜访。
韩教授家的书房里弥漫着书香。他取出一个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的布包,里面是几本线装的、用工整小楷誊写的册子。
在民国八年的记录中,他们果然找到了!
“验:清河发至荣兴商行柳编器一批。其中流光彩丝篮二十具,工艺特殊,纹路流光溢彩,与常见柳编迥异,确属精品。准予放行。”
而最让柳青激动的是后面的备注栏,有一行稍小的字:
“此物工艺精巧,仿京造样式,疑为庚子年后流失宫样复现,颇有价值。”
宫廷样式,庚子年!
这直接将流光柳丝的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