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资料整理 (3/5)
p; 爷爷和李阿婆他们坐在镜头前,一遍遍演示那些几乎失传的绝技。
往往一个简单的动作,背后是几十年功力的沉淀。
“这里手腕要抖一下,不是硬掰!”
“哎对了,就是这个劲!差一点味道就全变了!”
张磊负责录制,常常一个镜头要反复拍几十遍。
柳青需要为每一项纹样撰写说明。
历史渊源、文化寓意、使用功能、技艺特点。她翻遍县志、走访老人,从奶奶零星的笔记里拼凑历史。
“原来‘龟背纹’不仅象征长寿,在古代官服补子上也有用到,代表臣子的稳重……”
爷爷拿出了老照片和奖状,柳建国贡献了他收集的媒体报道。
“这个没见过。“柳青翻到奶奶笔记里夹着的一页纸,上面画着十二种复杂纹样,旁边标注着“已失传”。
爷爷凑过来看:“这是...你奶奶整理的失传技法。有些我都没见过。”
柳建国也放下手中的活计:“千层浪?这不是传说中能编出立体波浪效果的技法吗?”
“据说清末就失传了。”爷爷轻轻抚摸着图纸,“没想到你奶奶找到了编法...”
柳青问:“这些技法现在还有人会吗?”
爷爷摇头:“除非找到完整记录,否则...”
“那不就是我们的独门技艺了吗?”柳青兴奋地说,“如果能复原这些技法,就能证明清河柳编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工艺,不是随便什么仿品都能冒用的!”
爷爷沉思片刻,起身走向阁楼。下来时手里拿着一个小木盒:“你奶奶留下的。我一直没打开过...现在也许是时候了。”
木盒里是一叠发黄的设计图,每一张都详细记录了一种复杂技法的步骤。最上面那张赫然标注着“千层浪,立体波浪编法”。
“太棒了!”柳青小心地翻看着,“又一个非遗申请的关键证据!”
张磊要将爷爷演示的每一个步骤分解,用数位板和制图软件绘制出精准无比的步骤分解图,标注尺寸、角度、力道方向。
这是将手感视觉化、数据化的艰难尝试,常与爷爷的只可意会发生冲突。
他构建了庞大的数字档案库。每一段视频、每一张照片、每一份图纸都被编号、归档,与《柳编百样图》的对应页关联。
他开玩笑说:“咱们这是在给手艺建一座数字基因库。”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许多惊喜。
李阿婆在还原“喜鹊登梅”纹样时,想起她姥姥说过,这个纹样必须用春天的柳条编,才寓意“生机勃勃”,用秋柳则不吉。
柳青在绘制“万不断”纹样时,发现其中一种复杂的变体结构,与偶然看过的一本关于古代密码的书中的符号极其相似。
不仅这些,她在用高精度扫描仪备份图册封皮时,意外发现封皮夹层里似乎有东西!
小心翼翼地拆开后,里面竟是几张泛黄的薄纸,上面用极细的笔触绘制着几种从未见过、结构精妙无比的新型编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