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新人加入 (3/5)
nbsp; 张磊推了推眼镜,“我看过你的店铺,很有前景,需要我这种专业人士负责运营。”
柳青正要说话,爷爷从屋里走出来,打量着这个不速之客:“小伙子,我们招的是手艺人。”
张磊不卑不亢:“柳爷爷,手艺要传承,也要管理。”张磊从包里拿出一份图表,“这是我设计的运营方案...”
“有意思。”爷爷手指划过那些彩色的图表,“跟我年轻时用的'匠人点名册'差不多道理。”
柳青和张磊同时愣住了:“什么点名册?”
爷爷转身进屋,片刻后捧出一本泛黄的册子。翻开内页,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人名、日期和柳器种类,间或有些红圈标记。
“合作社时期,我负责分配生产任务。”爷爷指着那些标记,“红圈代表手艺好的,分复杂活计;蓝圈是新手,做基础款。”
张磊眼睛一亮:“这就是最原始的ERP系统啊!怪不得我爷爷说,再好的电脑也比不上老匠人的一本账。”
爷爷突然抬起头:“你爷爷是谁?”
“张铁柳。”张磊回答,“他说年轻时跟您学过编筐。”
爷爷的表情瞬间柔和下来:“铁柳...他还活着?”
“活着呢,就是手抖编不了东西了。“张磊从手机里翻出照片,“他让我来找您,说您这儿准缺人手。”
柳青看着爷爷抚摸照片的样子,突然明白了什么:“您和张爷爷...”
“师兄弟。“爷爷轻声说,“后来运动时...走散了。”
柳青看着爷爷脸上遇到知己的得意神色,知道这个张磊也要留下来了。
王婶等人来到小院时,看到的是这样一幕:爷爷和张磊头碰头地研究那本老册子,柳青在一旁飞快地记笔记,而院墙上已经挂起了一块白板,上面画着奇怪的分工流程图。
柳青开始给新人们安排分工,谁负责采买柳条,谁跟着老学徒学柳编,说得条理清晰。
当天下午,柳家院子就热闹起来,新老学徒围坐,老把式教得认真,新人学得专注,柳条在指间翻飞,万字纹慢慢在他们手下成型。
柳青手机突然响起。是姓赵的一位杭州客户:“柳小姐,我这边有客户看中样品,要订500套茶席!但要求必须两周内交货!”
柳青握着手机的手猛地一僵,500套两周交货,她迅速扫了眼院子里专注学编的众人,咬咬牙:“赵老板,这单我接了。”
刚在县里开完会的村官江韩来见老同学张磊,又递给柳青一份名单:“我查过了,周边几个村还有一些人家也在做柳编,都是零星散卖。你可以拿着样品过去走访一下让会的人帮忙加工...”
“这个建议太好了!”柳青拍了拍手,“实在赶不出来的我们以找代工!”
接下来的一天,柳青和周明骑着电动车一人带了一包杯垫样品跑遍了周边几个村子。
按照江韩的建议,柳青首先寻找那些还在做柳编的家庭作坊,希望建立加工收购合作关系。
在李家沟,她找到了仍在编传统鱼篓的七旬老人李石匠;在王家屯,一对残疾夫妇靠编果篮为生;最惊喜的是在赵家庄,竟然有七八户人家还在做柳编,虽然只是简单的筐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