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残酷的高考 (2/3)
在她看来,杨兴武这个学生很有韧性,也很努力,就是天赋差了一点。
张丽娟想了一会儿杨兴武的问题,又专心研究起这几年的高考规律,现在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往年英语并不受重视,那会儿占大头的是俄语。
她本来学的英语属于小语种,当时读书的时候还担心就业问题,没想到这时来运转,英语就这么堂而皇之的登上了大雅之堂。
她也从一个发愁就业的学生,摇身一变成了高中老师!
在张丽娟的胡思乱想当中,第二节课铃声响了。
“好,时间到了,停下吧!最后一排的同学把卷子收上来!”
张丽娟拿上卷子出了教室,学生们这才三三两两的去了厕所。
这个时代的厕所都是旱厕,一到夏天蚊蝇乱飞,大号里还有不少蛆,杨兴武上了个小号就回了班里。
回到教室的同学们看到杨兴武纷纷问询。
“兴武,你咋样了?”
“没事吧!看你一个月没回来,大伙儿都担心坏了!”
“就是就是!”
“没啥事儿,就是有点饿虚脱了,现在好了家里的麦子下来了,考试就不用担心了!”
听到这话,一众同学这才放心下来。
杨兴武看着空荡荡的教室问道:
“咱们班咋少了这么多人?”
“预考没过的都回家了,等咱们考完试再拍毕业照!”
“预考分数线多少?”
“文科320,理科350!”
听到这话杨兴武虽然这个成绩不高,但是许多人依旧考不到。
这个时代的高考很残酷,预考不过连参加高考的机会都没有。
或许有人会说可以复读,在这个时代确实是有的不少人选择复读,人数还不少。
自恢复高考后,那些老三届学员年龄层次不齐。
有的还是少年天才,譬如海子。
有的却是人到中年,孩子好几个。
进入八十年代之后,随着高考考生的大量增加,高考成为一项巨大的负担,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先是考试年龄先是限制了25周岁以下和未婚两个条件。
之后眼看人还是多了不少,随后又开了启预考,只有过线的人才有资格参加高考!
预考没过的人,想要参加高考,只能明年再战,年龄还不能超过25且保持未婚!
他们这一届,一共七个班,四百多人,文科不足百人,剩下的理科生!
有人说八十年代是诗歌与气功的年代。
其实数理化也很火,尤其一句: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