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7章:各奔东西! (2/3)
而顾成华、范德彪以及柳云龙等人都是真正的军人,他们的发展方向在野战部队,那里的发展空间更大。
虽然很舍不得他们的离开,但对于上面的安排,周扬还是表示接受,并为顾成华等人感到高兴。
10月12日,在接到上级通知的三天后,第十八研究院为包括顾成华、范德彪、柳云龙在内的37名首批回国的官兵举办了欢送会。
欢送会结束之后,这些人便陆续离开第十八研究院,前往新部队赴任!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顾成华、范德彪、柳云龙以及张华栋四人是15日才离开的八宝梁镇,走之前四人一同来到周扬家,和周扬把酒言欢,畅聊一晚...
..........
顾成华等人离开后,周扬再次回到了之前两点一线的生活。
现在的他虽然不用亲临一线参加科研工作,但管理一个职工干部总数超十万人的研究院,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好在周扬是一个习惯于放权的领导,研究院的其他领导各管一摊,职责明确,只有遇到无法决定的事情时,他们才会来找周扬。
所以,周扬的工作虽忙,但忙而不乱。
每天按时上下班,偶尔还能抽出时间视察一下各个二级单位,指导一下工作,甚至于每周还能抽出一天的时间陪陪孩子们。
日子倒也算过的平淡惬意!
很快,时间就到了12月下旬。
在过去的这两个月间,第十八研究院发生了三件大事儿。
第一件事儿是三代机正式通过空军部门的检验,成为我国空军的制式装备,经航空委员会与军方共同协商之后,决定扩大第十八研究院飞机制造厂的规模,就地生产这款被命名为猛龙的三代机。
接到上面的命令之后,第十八研究院迅速做出反应,为三代机的生产做准备。
第二件事情是,经过几个月的沟通布局,华国、巴巴羊以及大户三国已经就东风三等武器装备的运输问题达成协议。
双方决定在87年初,正式进行武器装备运输。
在协议达成之后,第十八研究院就接到上面的命令,要他们在三个月内完成那10个合成旅的高端装备的生产任务。
第三件事情是电子工业部完成了对“高新技术发展计划”的调整和审核,正式向全国相关组织和单位进行印发。
与此同时,另一份魔改版的“南天门计划”则是在部分科研院所流传。
这三件事情对于第十八研究院来说,影响都极为深远,尤其是三代机量产这件事儿。
要知道在此之前,研究院明显的塞北飞机厂只能生产一种飞机,即预警机。
此外,他们飞机厂还能对山鹰直升机进行武装改造。
但问题是,预警机全军的采购量都特别小,到目前为止也就生产了8架而已。
而改造山鹰,除了塞北飞机厂外,辽沈和昌河两个厂子也能干,这就导致塞北飞机制造厂在全国范围内也没有什么存在感。
但随着猛龙战机的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