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9 章 产业转型 (2/3)
让考察团成员开始担忧。
当晚的总结会上,有人提出质疑:\"书记,看来机器人产业也不是那么好做的。\"
\"正因为不好做,才更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李毅飞镇定自若,\"我们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接下来的考察中,李毅飞改变了策略。他不再只听介绍,而是深入企业车间,与一线技术人员交流。在一家无人机企业,他发现了一个关键问题。
\"你们的核心团队都是从哪里来的?\"李毅飞问企业负责人。
\"大部分是从京城、魔都引进的。\"负责人回答,\"我们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研发环境。\"
这个发现让李毅飞陷入沉思。
当晚,李毅飞在酒店房间里与王建国长谈:\"看来,人才是最大的瓶颈。我们必须拿出更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
考察进行到一半时,李毅飞接到了周雨婷的电话。
\"书记,最近有些议论,认为我们搞新兴产业是好高骛远。\"周雨婷委婉地汇报。
\"意料之中。\"李毅飞平静地说,\"你继续推进作风整顿,特别是开发区的几个重点项目要盯紧。\"
挂断电话后,李毅飞立即调整了考察计划。
他增加了对人才引进政策和科技创新平台的考察内容,还特意拜访了几位产业专家。
在西湖城的一家科研院所,李毅飞与专家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产业转型不能急功近利。\"一位老专家告诫道,\"要注重生态体系的建设。\"
\"您说得对。\"李毅飞深有感触,\"我们不仅要引进企业,更要培育产业生态。\"
考察的最后几天,李毅飞带领团队日夜奋战,整理考察成果。
李毅飞要求每个成员都要写出详细的调研报告,并提出具体建议。
在准备返程时,李毅飞召集全体成员开会:\"回去后,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但在此之前,大家要统一思想。\"
李毅飞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构想:\"我们要建设一个集研发、制造、应用于一体的智能制造产业园。
重点突破工业机器人和无人机两个领域。\"
\"资金从哪里来?\"有人问。
\"采取多元化投入机制。\"李毅飞早有准备,\"政府投入引导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同时争取省级专项资金支持。\"
在回到工直市时,一份完整的产业转型方案已经初具雏形。
回到工真市的第二天,李毅飞立即召开专题会议。
这次他不仅请来了市委常委,还邀请了企业家代表和专家学者。
\"这次考察让我们看到了差距,也找到了方向。\"李毅飞开门见山,\"现在请大家畅所欲言,谈谈对产业转型的看法。\"
赵永辉首先发言:\"我支持产业转型,但认为应该控制规模,循序渐进。\"
\"我理解永辉同志的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