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9 章 组织谈话 (2/4)
/> 能具体谈谈那段时间的工作体会吗?比如,在初期信息不明、风险不确定的情况下,你是怎么下定决心,力排众议,推动全市提前布防的?”
这个问题看似平常,实则颇有深度,既考察工作实绩,也考察决策动机和心路历程。
李毅飞略一沉吟,没有急于表功,而是用一种客观、平实的语气开始叙述:“时主任,说起来,那段时间压力确实很大。”
李毅飞身体微微动了一下,眼神诚恳,“最初的信息确实很模糊,只是些零星的、未经证实的线索。
我当时主要考虑几点:第一,生猪产业关乎民生和社会稳定,一旦出事就是大事,我们赌不起;
第二,政法工作本身就要求我们对潜在风险保持高度敏感,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第三,作为市委常委,在书记和市长的大力支持下,我觉得有必要,也有责任在关键时刻提出建议,哪怕这个建议暂时不被所有人理解。”
李毅飞顿了下,继续道:“当时也没想太多个人得失,就是觉得这个风险我们承担不起。
所以,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核实信息,另一方面就开始着手部署一些基础的预防性措施,比如加强边境巡查、提醒农业部门关注。
等到后面线索逐渐清晰,特别是邻省情况得到侧面印证后,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启动应急机制,这才有了后面的一系列动作。
这绝不是我个人有多大本事,关键是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各级部门的坚决执行。”
李毅飞将功劳归于集体,突出的是责任和担当,而非个人能力,这种表述方式显得尤为可贵。
时敏敏认真听着,手中的笔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几句。
他接着问道:“在防控工作最紧张的时候,你几乎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甚至有些具体操作层面的指令都直接下达到了一线。
有没有考虑过,这样可能会超越政法委书记的职责范围或者让具体业务部门的同志感到压力?”
这个问题更加尖锐,直指他当时工作方式的潜在争议。
李毅飞坦然面对,没有丝毫回避:“时主任,您这个问题提得很到位。
当时情况紧急,病毒不等人,常规的流程和分工在那种特殊时期,效率可能跟不上。
我确实在一些关键节点上,直接进行了协调和指挥。
这里我要特别感谢赵伟同志、张传贵同志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的理解和鼎力支持,他们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大局观。
说实话,当时也顾不了那么多条条框框了,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把防线建起来,把病毒挡在外面。
如果过程中有方式方法不够妥当的地方,责任在我。
但我想,在那种特殊背景下,效率和效果应该是第一位的。”
李毅飞既承认了可能存在越位,又解释了特殊时期的必要性,并且再次肯定了同事的贡献,姿态放得很低。
时敏敏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他放下笔,端起自己的茶杯喝了一口,语气更加随和了一些:“看来毅飞同志对那段工作经历是深有感触,总结得也很到位。
那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