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5 章 准备反击1 (2/4)
bsp;这需要更实质性的、能指向严重犯罪的证据,尤其是来自公安系统内部的突破口。
李毅飞关掉那些不堪入目的文件,思路愈发清晰。
张立军看似将市公安局经营得铁板一块,但李毅飞绝不相信,一个庞大的系统内部会没有裂痕,会没有人对张立军任人唯亲、滥用职权、充当保护伞的行为心存不满甚至愤怒。
关键在于,如何精准地找到这些“沉默的多数”或“受压制的异见者”,并建立起安全、可靠的联络渠道。
这需要一场深入公安系统内部数据的“精准画像”行动。
工程量巨大,但正是李毅飞技术优势的用武之地。
李毅飞就像一名经验丰富的数字时代侦探,准备在数据的海洋中寻找那关键的金线。
他的首要目标是市公安局的内部人事管理系统、绩效考核数据库以及部分可匿名访问的内部论坛交流记录。
通过之前掌握的多个零日漏洞和权限提升技巧,李毅飞绕过了复杂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列表,以一种近乎“幽灵”的状态潜入了这些数据库。
李毅飞极为谨慎,避免直接查询敏感案件信息,而是将焦点集中在“人”的因素上。
他编写了复杂的多线程筛选脚本,在后台悄无声息地运行,扫描着全市数千名公安干警的庞杂信息:
· 重点筛选维度:
1. 遭遇不公正对待的骨干: 重点排查近五年内,那些因坚持原则、办案触碰利益集团或不听从“违规指令”而被调离关键岗位、受到不实处分、晋升被无故中断的干部。
人事任免通知、考核评语中的模糊措辞、以及内部督察部门的非公开记录是交叉验证的关键。
2. 利益受损群体: 查找本人或直系亲属在与隆盛矿业等企业的纠纷中明显遭受不公,却申诉无门的民警;
或因拒绝同流合污而导致家庭经济陷入困境的。
这需要将内部工会的困难补助记录、部分脱敏后的信访数据与外部公开信息进行智能关联分析。
3. 资深却边缘化的老同志: 那些警龄长、业务能力强、在普通干警中有威信,但因不属于“张派”核心圈层而始终被排除在决策层之外,担任调研员、副职闲差的老警察。
他们的不满往往积累最深,且顾虑相对较少。
4. 技术精英与业务尖子: 特别是网安、技侦、刑侦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才。
这些人通常更专注于业务本身,对权力斗争可能较为疏离,拥有接触核心数据或技术手段的便利,且对组织内部的公平正义有更清晰的判断。
·行为特征分析:
1. 内部通讯痕迹分析: 扫描内部邮件系统、OA系统审批流程中的签批意见,寻找那些语言风格正直、曾对某些案件处理或决策提出过不同看法的ID,分析其人际网络。
2. 隐性圈子识别: 通过分析内部系统登录的时间规律、访问特定资源的IP关联性、甚至食堂消费记录的共现频率,尝试模糊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小范围、非正式交流群体。
这个过程持续了几乎一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