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7 章 在白水最后一个春节 (2/5)
sp; 接下来的实地调研更是印证了这种感觉。
调研组在李毅飞、徐志国等人的陪同下,看了两个最具代表性的绿色产业项目和一个生态修复样板点。
但在每个点停留的时间都不长,听取现场简短汇报后,也只是象征性地问了几个问题,并未深究关键技术和运营细节。
与项目负责人的交流也更像是礼貌性的走过场,并未进行深入访谈。
然而,下午安排的干部座谈会,气氛则略显不同。
调研组从县委组织部提供的名单里,随机抽选了八九名科级干部,涵盖了发改、环保、农业、开发区以及两个典型乡镇的负责人。
李毅飞等县领导依例回避。
会议室的门的关上后,里面的谈话内容外人不得而知。
但事后,几位与会的干部私下交流感受时,都感觉这次座谈“有点怪”,话题指向性很明确。
“问了好多关于县委班子决策和运行的情况,比如重大决策是怎么酝酿和形成的,决议后的执行力度怎么样,有没有打折扣的现象。”
“还挺细致地问了李书记平时的领导风格和工作方法,是不是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听不听得进下面不同的意见和反馈。”
“对去年环保整治最艰难那段时间的情况问得相对细一些,特别关心当时班子思想统一不统一,有没有出现明显的不同声音,李书记作为班长是怎么协调、把握和最终拍板的。”
“好像……对咱们这些基层干部个人的工作想法、职业发展考虑以及对县里未来发展的具体建议也挺感兴趣。”
种种迹象拼凑起来,表明这次调研的重心,似乎并不仅仅在“绿色循环经济”这个业务主题本身,更在于推动这项工作的“人”(尤其是主要领导者)和“机制”(班子的凝聚力与执行力)。
这些情况很快被汇总起来,反馈到李毅飞那里。
徐志国、周天宇先后来到他办公室,低声汇报了各自的观察和感受。
李毅飞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楼下院子里调研组的车辆,沉思了片刻。
他回想起之前市委组织部长姚桃的谈话,回想起老师伊春济此前的提醒,心中已然明了。
这恐怕不是一次简单的业务调研,而是干部选拔任用组织程序中,对拟提拔考察对象的一种延伸考察和侧面印证,旨在更全面、更立体地了解其真实的工作能力、领导水平、群众基础和品行作风。
市里的推荐建议显然被省里采纳了,并且进入了实质性的深入考察环节。
“好了,我知道了。”李毅飞转过身,脸色平静如常,仿佛只是在听一件日常工作报告,“调研组想了解什么,我们就如实汇报什么。
白水的工作经得起看,白水的干部也经得起问。
大家正常工作就好,不要有什么负担,更不要刻意去准备什么。”
他语气淡然,举止如常。众人见书记如此镇定自若,也便安下心来,各忙各的去了。
但心里都清楚,这平静之下,恐怕正在酝酿着重要的变动。
然而,李毅飞并不知道,关于他的这次调动,背后的波澜远比想象中更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