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8 章 调研城关镇 (3/4)
,他语气变得实在:财政紧张,历史欠账沉重,青壮劳力流失,发展产业面临资金、技术、销路多重困难……旁边的刘智也低声补充,语气里满是无奈。
镇纪委书记?李毅飞环顾一圈,没见着人。
“哦,老马…马书记,” 周大富反应过来,解释道,“他今天下村调解两家宅基地纠纷去了,一时半会儿回不来。”
李毅飞点点头。一个长期处于困境、连基本运转都吃力的地方,纪委工作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能去调解纠纷,也算是在履职。
他没像在城关镇那样提具体要求或训话。只是静静地听着,偶尔问几句基础数据。
当听到镇里维持日常运转都捉襟见肘,干部职工的差旅费、医药费长期积压报销不了时,李毅飞眉头紧锁。
这已经超出了作风问题的范畴,是实实在在的生存压力。难怪材料显示李集镇的纪委工作举步维艰——基本的保障都难以落实,监督执纪自然力不从心。
听完汇报,在镇政府院子里简单看了看。几个办公室门窗紧闭。唯一开着门的是“信访接待室”,里面坐着个打瞌睡的老同志。
“李书记,您看…这都过饭点了,镇上条件有限,就在食堂简单吃点?” 周大富搓着手,脸上带着紧张和局促。
李毅飞看着周大富那张写满风霜与窘迫的脸,再看看旁边同样不安的刘智,心里明白,这里的困难是真实的。
“饭就不吃了。” 李毅飞声音放缓了些,“周书记,刘镇长,你们的情况,我了解了。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但职责不能放松。
守土有责,再难,安全稳定和基本民生保障这条底线必须守住。
纪委的工作…结合实际推进,但原则必须坚持。有什么实在解决不了的困难,及时向县里反映。”
李毅飞语气平和,带着理解。周大富和刘智听着,连声道谢。对他们而言,上级的理解和关注,已是莫大的支持。
重新坐回车里,戴鹏宇去了后面一辆车沟通情况。李毅飞靠在椅背上,闭着眼。
城关镇的刻意与李集镇的困顿,像两幅迥异的画面在他脑中交织。这就是基层,复杂而真实。
“领导,按原计划,下一站是去码头镇?” 陈玉秀看着平板上的行程安排,小声问道。
李毅飞缓缓睁开眼,眼底一片清明。他目光投向车窗外,远处,一片厂房林立、烟囱高耸的区域轮廓显现。
“不去码头镇了。” 李毅飞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决断,“告诉戴主任,改道。下一站,直接去多港镇。”
陈玉秀明显一愣,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多港镇?行程计划里没有这一站!那可是…
但她没多问一句,手指立刻在平板屏幕上划动起来,迅速编辑信息,同时拨通了后面那辆车上戴鹏宇的电话:“戴主任,领导指示,行程变更,下一站——多港镇。”
电话那头,戴鹏宇显然也感到意外,顿了两秒才传来回应:“多港镇?好的!明白!”
李毅飞仿佛没听到身后的动静,他的目光依旧锁定在车窗外那个越来越清晰的方向。
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带着复杂情绪的笑意。
多港镇。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