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56章 明前采摘与匠心伊始 (1/2)

      清明前夕,几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风园新茶园的茶苗终于迎来了第一次正式采摘。此时茶树顶端冒出的嫩芽,如同雀舌,细嫩披毫,蕴含着整个冬季积蓄的精华。

    林风对这次采摘极为重视,亲自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他只选取晨露初干、日照未烈时的辰光,要求采茶工必须是手法熟练、心思细腻的妇人,只用指尖轻轻掐断一芽一叶,确保芽叶完整,不伤及余叶。

    赵大山带着村里精心挑选的几位采茶好手,天蒙蒙亮就来到了茶园。林风、苏婉清,甚至跑来寻找灵感的叶小蝶也都到了现场。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嫩叶的清新气息,众人屏息凝神,仿佛在进行一场庄严的仪式。

    采茶工们手指翻飞,动作轻柔而精准,将一颗颗饱满的嫩芽小心地放入腰间挎着的竹篓里。那专注的神情,仿佛不是在劳作,而是在对待初生的婴儿。

    “原来采茶这么讲究。”叶小蝶看得入神,小声对身边的苏婉清说,“感觉每一片叶子都有生命似的。”

    苏婉清点点头,目光温柔地看着不远处正在检查芽叶标准的林风:“他说,这是风园茶叶的根基,一点都马虎不得。”

    林风仔细查看着竹篓里的茶青,不时指出一些小问题,比如个别芽叶带有鱼叶(越冬后留下的非标准叶),或者采摘手法稍重导致梗部发红。他的严谨态度,让采茶工们更加不敢怠慢。

    一天的采摘下来,收获的茶青并不多,仅仅装了不到十个竹篓,但品质极佳,芽头肥壮,色泽嫩绿,匀整度非常高。

    “这些茶青,是制作顶级明前茶最好的原料。”随行的农科院专家仔细查看后,给出了高度评价,“接下来就看制作工艺了。”

    采摘下来的茶青被迅速运到风园临时改建的制茶工坊。这里按照林风的要求,保持了良好的通风和适宜的温度湿度。

    接下来的几天,林风几乎寸步不离工坊。他并非制茶大师,但他拥有超越时代的理论知识和近乎苛刻的品控标准。他聘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茶师负责主要操作,自己则在一旁全程监督和提出要求。

    摊晾时间、失水程度,他要求用电子秤和湿度计精确控制,而非仅凭经验。杀青的温度和时长,他结合老茶师的手感和自己的理论知识,反复调试,力求在去除青草气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茶叶的鲜活内含物质。

    最关键的做形和干燥阶段,林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要求在传统龙井的“辉锅”工艺基础上,融入一点点乌龙茶的轻度做青手法,通过轻微的碰撞和摩擦,激发茶叶更深层次的香气,但又不能过度,以免失去绿茶的本质。

    这个想法让老茶师直皱眉头,觉得有些离经叛道。但在林风的坚持和反复试验下,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

    当第一批成品茶最终出炉时,所有人都围了过来。茶叶外形扁平光滑,挺秀尖削,色泽并非纯粹的翠绿,而是带着一丝微妙的、如同春雨洗过远山般的苍翠之色,茸毫隐约。

    林风取了一小撮,放入白瓷盖碗中,冲入八十多度的山泉水。片刻,一股清幽高扬、带着豆花香又隐约有一丝清冷兰韵的香气袅袅升起,沁人心脾。

    茶汤清澈明亮,呈淡淡的嫩绿色。入口鲜爽甘醇,口感顺滑,豆香、栗香在口中绽放,随后那丝独特的、仿佛来自云雾山间的清冷兰韵缓缓浮现,回味悠长,喉韵甘润。

    “这……这茶……”老茶师品了一口,闭目良久,才睁开眼睛,满是惊叹,“香气滋味层次丰富,既有龙井的鲜爽,又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山场气’,独特!真是太独特了!”

    苏婉清和叶小蝶也品尝了,都被这独特的风味所征服。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穿进兽世御兽,我的动物园太治愈 综影视:万人迷在修罗场杀疯了 红楼之铁血王侯 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我的人籍岌岌可危 侯门一入深似海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长生修行,从武考科举开始 灰雾逃生安全屋[无限末日] 亿万萌宝老婆大人哪里跑
相关推荐:
反了他 轻哄小玫瑰,清冷大佬宠妻上瘾 重生02:宠俏寡妇舅妈成女 灾变猎人:我有一个经验值系统 相亲认错人,我和天后结婚领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