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办法总比问题多 (2/3)
nbsp; 林宇想起村里老一辈人晒虾皮的老办法,小时候他还跟着奶奶晒过。
把新鲜的虾倒在海边的石板上,利用正午的太阳暴晒,每隔两小时翻一次,傍晚再收进竹筐里,遇到阴天就挪进屋檐下,用柴火的余温慢慢烘。
虽然这种方法靠天吃饭,但现在是初秋,辽东湾的晴天多,只要提前看好天气预报,赶在晴天集中晒制,应该能保证质量。
想到这,林宇脚步轻快起来,转身往村长爷爷家走。
村长爷爷今年七十多,一辈子在海边讨生活,最懂晒虾皮的老法子。
敲开村长家的门,老爷子正坐在炕头抽旱烟,见林宇来了,笑着招呼:“小宇啊,这么晚了来,是有啥事儿?”
“爷爷,想跟您打听下村里以前晒虾皮的老办法。”林宇坐在炕沿上,把虾皮订单的事儿说了,“我想先做个简易烘干机,要是不行,就用老法子晒,您给我说说注意事项呗?”
村长爷爷磕了磕烟袋锅,眼睛一亮:“五千斤虾皮?这订单不小啊!老法子晒虾皮,关键在‘选虾’和‘控温’。得选刚捞上来的活虾,趁新鲜的时候用海水洗干净,别用淡水,不然晒出来的虾皮发苦;晒的时候得选海边通风好的石板地,石板吸热快,晒得匀,翻的时候得轻,别把虾皮弄碎了;要是遇到阴天,就把虾皮挪到柴房,在灶膛边搭个架子,用柴火的余温烘,火候别太大,不然容易焦。”
林宇听得认真,掏出记事本一一记下:“那一次最多能晒多少?要是连续晴天,多久能晒好一批?”
“一次晒个两百斤没问题,连续晒三天,虾皮就能干透,一捏就碎,还不返潮。”村长爷爷笑着说,“你小子平时捕鱼捞的虾就不少,哪用得着专门去捕?把以前卖给小商贩的虾留着,再加上自家吃的,凑五千斤不难。”
林宇点了点头。
每次出海捕鱼,渔网里总会带上来不少小毛虾,以前嫌麻烦,大多便宜卖给了走村串巷的小商贩,一斤才几分钱,还有些个头大的,就自己晒成虾皮,装在罐子里当咸菜吃。要是把这些虾都留着,每次出海至少能攒下三百斤新鲜毛虾,晒干后差不多有五十斤干虾皮。
按他们现在三天出一次海的频率,两个月下来,光攒下的虾就能晒出一千多斤干虾皮,再加上最后专门捕两天虾,五千斤的订单完全能凑够。
“可不是嘛!”林宇茅塞顿开,“我之前还愁不够,现在想想,根本不用专门跑远海捕虾,家门口的渔场就能捞够。”
村长爷爷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小子脑子活,肯定能把这事儿办好。要是搭烘干机缺人手,跟村里说一声,年轻人都愿意来帮忙。”
从村长家出来,林宇心里彻底踏实了。
月光洒在海面上,泛着银辉,他望着远处的渔船,嘴角忍不住上扬。
虾皮订单的难题,就这么被拆解成了 “搭简易烘干机”“用老法子备用”“攒日常虾获” 三步,每一步都切实可行。
回到家,王玉芬还在等他吃饭,林宇一边扒拉着米饭,一边把自己的计划说了:“明天我就去找老木匠搭烘干机,再去镇上买煤炉,等设备弄好,咱们就开始攒虾皮,肯定能按时交单。”
林宇刚说完明天找老木匠搭烘干机的事,王玉芬手里的筷子顿了顿,眉头当即皱了起来:“找老李师傅啊?那你可不能空着手去。”
她放下碗,语气带着几分郑重,“老李师傅那个人脾气怪得很,虽说手艺好,可讲究‘礼到心到’,你空着手上门,就算把话说得再好听,他也未必愿意接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