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S-300的升级改进,交给红旗九团队来评估 (2/5)
“对我们来说,最好的结局,就是在装备评估的时候,我们就和他们仔细交流,掌握他们改装的思路,到时候,我们或许不用给他们任何顾问费,自己就能改装了。”
东方人要空手套白狼,他们何尝也不是存了这个心思!
他们老毛子也希望套取东方的技术!虽然这个希望也很渺茫,但是,只要不给钱,那一切就是有可能的。
特里扬诺夫斯基点了点头。
首都,HD区,五棵松。
1957年,航天二院在这里成立,从仿制萨姆-1成为红旗-1,到红旗-2,几乎都是二院的功劳,由于一直都在这个领域里耕耘,所以,1980年,红旗九导弹项目终于立项,科研人员们,开始了新一代远程防空导弹的研制。
只是,研制的工作,从一开始就不顺利。
会议室内,气氛有些压抑。
“兄弟单位的红旗十六,已经在贝卡谷地的战场上大放异彩,海军的防空驱逐舰,也已经开工建造,我认为,我们如果继续沿用原来的技术路线,是无法满足军队需求的,必须得升级!”
“陈主任,以咱们现在的水平,想要做出超越西工大的导弹来,几乎不可能啊……他们一个中程导弹,理论射程都能达到七十公里,咱们的红旗九,目前射程才六十公里,这怎么比啊……”工程师狄伟超开口。
在红旗九导弹之前,他们也有过很多失败的项目,比如红旗五,红旗六五等等,现在,初期的论证工作里,红旗九导弹沿用了红旗-2导弹的二级结构,可以简单理解为把二级液体火箭发动机替换为固体火箭发动机,雷达则升级为相控阵雷达,具备多目标攻击能力。
可以说,这些设计从一开始,就算是落伍了,虽然海军的军舰上,还给红旗九预留了位置,但是……大家伙貌似都没什么信心。
“所以,我们的指标需要进一步提升,射程应该达到一百公里,除了能拦截高空飞机之外,还能拦截超低空掠海目标。”陈主任看向在场所有人:“同志们,我们才是专业搞导弹的,我们得展示出来我们的实力!”
陈主任,1937年出生在魔都,淞沪会战打响之后,刚刚半周岁的他,就被家人带到扬州避难,从小生活在颠沛流离之中,有了建设一个强大祖国的梦想,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毕业之后,分配到了五院二分院,1965年,进入航天二院二部研究室当组长,之后则是副主任,主任,现在已经是二院二部的主任。
作为一个有理想的航天人,陈主任深深地感受到了防空系统的落后,所以,毅然向上级请缨,要研制先进的第三代防空导弹系统。
技术跨度很大,缺乏设计经验和技术工程的能力,但是,这些都难不倒东方的航天人!
只是,两年下来,他们的地位突然就尴尬起来。
“陈主任,西工大那边,就连不死鸟导弹都仿制出来了,如果把这种导弹转化为地对空导弹,加个助推器的话,可以轻松实现一百公里的射程,西工大没这么做,把远程防空导弹的研发交给我们,怕是对我们有更高的期待啊。”另一名工程师高丽开口说道。
一百公里的射程都不能满足己方的胃口了吗?更高的期待?难道要让防空导弹系统实现两百公里的射程?还是说,要能拦截难度更大的目标,比如说……弹道导弹?
所有人的心都沉了下去。
“是啊。看来,我们还得提升指标啊。”陈主任的语气也沉重起来了:“同志们,我们……”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