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410厂的新项目 (2/5)
学院,发动机系。
“RD-33发动机,苏联克里莫夫设计局研制的第三代发动机,它的技术指标,其实比F404要低一些,油耗大,寿命短,但是正是因为如此,才更符合我们的工业基础。”
秦亮指着那已经被拆开了箱子,摆在了众人面前的发动机,开口介绍起来。
“它的最大推力,不是比F404要大吗?”一旁,俞教授开口问道。
秦亮点头:“没错,不过这并不是因为核心机的原因,而是涵道比。”秦亮说道:“它的涵道比0.49,比F404的涵道比0.34,大了0.15,所以,它的直径也比F404的大,我们首都航空学院,已经完成了F404三级风扇叶片的测绘仿制工作,所以,我们直接用F404的三级风扇,代替它原本的四级风扇!”
众人都睁大了眼睛。
在老毛子那里,秦亮是信誓旦旦,RD33的直径1040毫米,比F404发动机的889毫米要粗不少,所以,原本为F404设计的发动机舱,注定是塞不进去RD33的,让老毛子放心,实际上,秦亮早就想好了对策!
换上F404的风扇,或者说,换上F404的外涵道在,这样一来,外部的直径,当然就一样粗了!
老巴在搞佩刀2计划的时候,选择F404发动机,不是没有道理的,涡喷七的直径908毫米,和F404发动机的直径是最为接近的,替换起来最容易!
现在,如果不想动后机身就直接用发动机的话,用RD-33的核心机,带动F404的外涵道,就是最佳方案!
至于动力……原本F404的动力就够了,而且咱们有更加先进的涡轮叶片,大不了稍稍提升一下涡轮前温,动力就上来了。
宁教授皱着眉头:“秦亮同学啊,你这个想法是可以,但是……咱们是不是得做匹配实验?否则一旦高低压不匹配……那就是个噩梦啊!”
国内,胡乱拼凑,最后导致发动机高低压不匹配,甚至连启动都不行的例子有很多,不管是涡扇六,还是昆仑,都面临这种问题。
当初在会议上,秦亮还反复鄙视过这种行为,胡乱拼凑不能要,得一级级研发!现在,轮到自己,就开始胡乱拼凑了?
秦亮笑着开口:“我算过了,应该能匹配。”
其他的不能胡乱拼凑,这F404和RD33,还真没问题!
八十年代中期,东方通过相关渠道,弄到了一台F404发动机,然后就以它为基础,打造涡扇-12发动机,整体设计几乎就和F404发动机一样,风扇叶片用的就是三级宽弦风扇,可惜,因为种种原因,最终项目还是下马了。
等到枭龙终于打造出来,相关单位引进RD-33的生产技术,生产出来了涡扇-13发动机,之后就开始改进,第一阶段的改进方式,就是将原本的四级风扇换成了涡扇-12的三级风扇,让发动机的长度缩小了十厘米,第二阶段的改进,就是换低压涡轮,增加风扇直径,提升涵道比。
后续的改进,咱们都不说,至少F404的原装风扇,是能和RD-33完美匹配的。
提升涵道比,可以增加发动机的推力,但是也会增加迎风面积,导致高空高速性能降低,现在空军的不少人,对高空高速的性能还是比较在意的,这个还真不合适改变。
现在要解决的,就是有一款成熟的涡扇中推,能解决空军急需的换装问题和军售被限制的问题,其他的,以后再说!
“好吧,既然你说行,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