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十五章 众生相 (1/3)

  寝殿、书房、演武场、灵堂、花圃、静室、乃至于一些暗门隐室……
  神魂似水,流来赴往。
  所谓“居移气,养移体”,反过来说,人也是会影响到他居住的环境的。
  如此细致地观察这座宫殿,亦是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姜无弃。
  往日之明朗,今日之哀清,皆系于一人。
  一人,一世,一缕精气神。
  姜望观察得非常认真。像姜无弃这种以一步洞真为目标的绝世之人,对这个世界必然有他独特的认知。这些认知未必能够统一,但一定是值得了解学习的。
  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思内省。”
  进一步了解姜无弃的过程,也是一种启发自我的过程。
  在红妆镜的帮助下,姜望几乎没有错过什么细节。
  所看到的有价值的信息也不少,但可能跟雷贵妃遇刺案有关的信息,却怎么都找不到。
  看着依旧在眼前忙碌的两位青牌捕头,姜望将一声叹息咽在心底。
  他明白还有一种可能——或许他已经看到了相应的线索,只是并不知道那跟雷贵妃遇刺案有关。
  毕竟对于元凤三十八年的那一场大案,他所知也只是只言片语。
  牵涉到谁,当年谁的嫌疑最大,最后为何成为悬案……一概不知。
  可能线索摆在面前都不认识,之前想的,还是有些天真了。
  毕竟术业有专攻,或许只能等林有邪或者郑商鸣的搜查结果……
  姜望借助红妆镜漫无目的地胡乱扫视着,注意力忽然回转,落在前殿的那座照壁上。
  那天冯顾送他离开的时候,就是停在这座照壁前,说了几句话。那也是冯顾和他最后的交流。
  彼时冯顾问的第一句话是——“爵爷,您相信十一殿下吗?”
  现在想来,那个问题是否有深意?
  他特意停下来的地方,会不会有什么隐藏的信息?
  冯顾既然在遗书里希望自己来监督案件的进程,按照常理来推断,也应该给自己留了点什么线索才是……就像林有邪收到的那柄小刀。
  但姜望仔细回忆过很多遍,不曾有什么特别的发现。
  冯顾话里的确透露了他想要做点什么,但更具体的细节却是一点都没有提及。
  这座照壁姜望进出长生宫已经见过好几次,照壁背面是一幅很精巧的画,右侧题名为“众生相”。
  落款是“长生宫主”。
  姜无弃本人字画诗书皆通,在宫中留下不少墨宝。姜望已是见过很多了,虽然知道很好,但实在地说,对于这些东西的鉴赏能力,暂时还只停留在拍掌叫好的层面。具体哪里好,也难能说出来……
  因而先时对照壁上的这幅画,也只是随意掠了一眼,并未在意。现在打起精神来细细观察,不由得为之惊叹。
  此图上贩夫走卒、王侯将相,千人千面,俱都栩栩如生。
  更兼雕栏画栋,车水马龙。有远山黛影,静水流深,花鸟碧树,老叟顽童。
  细细究之,真是“一画尽众生”。
  也不仅仅是人们各司其职,在一些地方还发生了一些故事。
  嬉戏打闹的,勾肩搭背的,迎来送往的……
  比如这幅壁画的左下角,有一个穿着干净得体的人,左手食指轻轻点着耳朵,右手指着身前桌面上的纸……很显然他的听力不便,正要求与人文字交流。
  而在他对面仰着头侃侃而谈的那人,穿着补丁衣服,两眼无神,一只手还拄着盲杖,显然是个视力有碍的……
  聋的与盲的交流,前者指手画脚,后者滔滔不绝,真是奇也怪哉。
  比如有一位农夫担粪在河岸上走,路过的人纷纷掩鼻。
  唯有一钓叟持竿不动,神态自若……很显然他的鼻子坏了。
  因为这丢失的嗅觉,他失去了一些精彩,也避免了一些困扰。
  如是种种,不一而足。
  这样一幅壁画,越是细看,越觉妙不可言。
  真是无处不精彩,俨然是描尽了“人”,绘尽了“人生”。
  姜望这一路走来,见过波澜壮阔,也见过清风涟漪,观人颇多,识人不少。独创人字剑,见众生,演化众生。
  超凡之后短短几年,见识了很多人一生都不曾见识的精彩。
  但毕竟只有“几年”。
  从来不敢说这人字剑已经圆满,更不敢说自己看尽世人
  此时细察此画,就像是经历了一遍画者的经历,在画者构筑的世界里,观看了千百种人生……收获颇丰。
  正在以秘法搜查每一本书里暗记的郑商鸣,一惊之下猛然回头,已是察觉到姜望身上那股恐怖的剑意,含而未露,已有摧山之威。
  他是早就知道姜望的实力强大的,也坚定认为姜青羊就是齐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全班穿进古代,大臣求我们别作了 新搬来的邻居 仙帝归来:把老婆女儿宠上天 前夫穿成二哈破案,我成警局团宠 乱武从拜入武馆开始 港综从九龙城寨开始 道门无上 都重生了谁还当打工人啊 明撩暗诱!豪门大佬日日跪地求名分 从小小仙吏到掌天圣人
相关推荐:
全班穿进古代,大臣求我们别作了 仙帝归来:把老婆女儿宠上天 从小小仙吏到掌天圣人 三兴季汉 离婚第三年,十七岁的前夫穿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