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熵减联盟 (6/10)
;我看着他,摇了摇头。心脏在胸腔里有力地跳动,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一种奇异的兴奋与坚定。
“不,我跟你一起去。”
方舟皱眉:“林夕今,这不是咖啡馆的讨论,也不是信息分析。‘收藏家’是个真正的危险人物,他……”
“我知道他危险。”我打断他,上前一步,仰头直视他的眼睛,“但正是因为我,这场会面才被赋予了额外的意义,不是吗?如果我缺席,你的‘理由’就会显得不够充分。而且……”
我深吸一口气,说出连自己都有些惊讶的话:“而且,我想亲眼看看,那个想把人类变成收藏品的人,到底是什么样子。我需要知道,我们面对的,究竟是什么。”
方舟沉默了。他深邃的目光在我脸上停留了许久,像是在评估我的决心,也像是在权衡风险。
“你的‘低熵秩序’在信息场中是一把利器,但在面对面的心理和话术交锋中,可能会成为弱点。”他指出,“‘收藏家’最擅长的,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
“那就更需要提前适应了。”我没有退缩,“除非……你认为我只会成为你的累赘。”
这是激将法,很拙劣,但有效。
方舟的嘴角几不可查地动了一下,那不是一个笑容,更像是对我这种小伎俩的无奈认可。
“跟紧我。”他终于松口,语气严肃,“记住,不要轻易与他对视,不要被他引导话题,最重要的是——无论他说什么,都不要相信。他的每一句话,都是精心设计的武器。”
当晚,八点整。
会面地点不在任何豪华酒店或私人会所,而是在一座位于市郊山顶的、对外开放的现代艺术观景台。此时已被清场。巨大的玻璃幕墙外,是脚下城市的璀璨灯火,如同铺陈开来的星辰地毯。
“收藏家”已经到了。
他背对着我们,站在玻璃幕墙前,欣赏着夜景。他身材高挑,穿着剪裁合体的炭灰色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光看背影,更像是一位成功的学者或企业家,而非一个恐怖组织的核心领袖。
听到我们的脚步声,他缓缓转过身。
他的年龄看起来在四十岁到五十岁之间,面容英俊,带着一种经过岁月沉淀的儒雅气质。但那双眼睛,锐利得如同手术刀,带着一种近乎贪婪的探究欲,瞬间就锁定在我身上,仿佛要将我从里到外剖析得一清二楚。
“方舟先生,久仰大名。”他的声音温和,富有磁性,带着恰到好处的热情,“还有这位……林夕今小姐。果然,闻名不如见面,您比数据模型中描述的,更加……‘稳定’而‘生动’。”
他的赞美让人脊背发凉。
“客套话就免了,埃利奥特博士。”方舟直接叫出了他的名字,语气淡漠,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疏离感。他拉着我,在距离“收藏家”数米远的休息区坐下,姿态从容,仿佛他才是此地的主人。
埃利奥特博士——或者说,“收藏家”——对于方舟点破他的身份毫不意外,反而笑了笑,优雅地在对面坐下。
“那么,让我们开门见山。”他双手交叉放在膝上,目光在方舟和我之间流转,“我代表‘联盟’,向二位提出一个……合作提议。”
第五节
“合作?”方舟轻笑一声,那笑声里没有半分暖意,只有冰冷的嘲讽,“用‘静默者’作为见面礼的合作方式,倒是别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