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6章 青溪 (1/2)
寒露过后,秋意已深,崤山层林尽染,青溪村却比往年任何时候都显得忙碌而充满生气。石生家那气派初显的宅院尚未完全落成,另两件足以载入青溪村村志的大事,又接踵而至。
第一件,是村口的功德碑立起来了。
那是在一个天高云淡的清晨,一辆牛车缓缓驶来,上面载着一块用红布覆盖的长方形巨物。村里的青壮们早已等候多时,在林茂的指挥下,喊着整齐的号子,小心翼翼地将那沉重的石碑从车上卸下,稳稳安放在村口早已夯实的基座上。
当覆盖的红布被林茂掀开时,围观的村民们都屏住了呼吸。
那是一块质地坚硬、打磨光滑的青黑色石碑,在秋日阳光下泛着沉稳的光泽。碑身正中,以端庄雄浑的楷体,深刻着一行大字:
“村民白氏未晞,慨赠巨资以兴故土,厚德以泽乡邻。德润桑梓,恩铭后世。大宋建隆三年秋,青溪村敬立。”
字迹深入石骨,仿佛要将这份恩情镌刻进时光里。在这行主碑文下方,还有几行稍小些的字,记述了此资用于村塾、公利,并告诫后世子孙勤俭持家、努力向学、不负厚望云云。
“这个字比山里的好看。”白未晞看了片刻,出声道。伸手往脖颈下按了按后,才想起她的铃铛木牌在邙山就烧成灰了。
“这次是特意去城里找最好的刻碑匠人刻的!”路鸣拍了拍胸脯,得意的说道。很明显,这件事是他负责的。
石碑静静地矗立在村口,村民们围在碑前,识字的不识字的,都在那看。
老青溪村人回想起白未晞初来时的模样,回想起那些共度的山里岁月,眼神复杂,有感慨,有动容,如今看到这石碑更有深深的感激。
石生和柳月娘带着孩子们也来了。柳月娘看着那“白氏未晞”四个字,眼眶微微发热,她轻轻摩挲着冰凉的碑身,低声道:“这下好了,无论过去多少年,只要村子在,就没人会忘了未晞。”
就在功德碑立起后没几天,石生和柳月娘又做了一件让全村震动的事。
他们找到了林茂,提出了一个想法。
“林叔,我和月娘想着,给村子添个‘门面’。”石生指着村口那略显杂乱、仅容牛车通过的路口,“我们想出资,给村子修一座像样的门楼。”
林茂闻言,吃惊不小。修门楼,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花费不菲,更是一个村庄地位和凝聚力的象征。通常只有那些历史悠久、族裔繁盛的大村落才有。
柳月娘继续说道:“林叔,村子好了,我们家才能更好。这不仅是给村子修门楼,也是给我们自己,给后世子孙修个念想。再说,”她顿了顿,语气坚定,“这钱,出自未晞所赠,想必您也早就猜到了。”
“你同未晞的情谊……”林茂了然的笑了笑,“哪里需要猜。”
消息传开,全村再次沸腾。这一次,不用招呼,几乎家家户户都出了劳力。石生依旧请了那位有经验的老师傅主持,但具体的土木活计,全村能动手的都来了。
选址就在功德碑内侧,横跨在进入村庄的主路上。地基挖得极深,用的都是最好的青石。门楼设计得古朴而坚实,是单檐歇山式的顶,虽然规模无法与州县城门相比,但在乡间已是极为气派。
门洞宽敞,足以容纳两辆马车并行。门楼上方,预留了悬挂匾额的位置,两侧的砖柱上,还计划雕刻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类的吉祥图案。
建造过程比修建石生家的宅院更显齐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