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诸王野望,儒家欲动 (2/3)
跳跃起来,或者说....不是他们的心跳跃起来。而是武帝的布局棋子开始“动”了。
在武帝的眼睛中,诸侯王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他对此必须是重拳出击!
而朝堂上,九卿之一的“晁允”站了出来。
是的,晁允。
他的父亲是....晁错!
就是景帝时期那个主张削藩,但却一直没有成功,甚至激起了七王之乱的那个晁错。
他的父亲早在景帝末年的时候便已经逝世了,只是还留下来了不少的政治资源——景帝对他父亲是有些许愧疚的,毕竟利用了那么长时间,所以将他推到了一千石俸禄的一个官职上。
而武帝登基后,发现这小子还是挺有能力的,所以干脆就让他担任了九卿之一的少府。
晁允提出了一个措施,这个措施比他父亲提出的“削藩”更加委婉,但却也更加狠辣,这个政策叫做....推恩令。
当然了,在晁允的口中,这个政策是他和他的“好友”至交一起想出来的。
那个人的名字叫做....主父偃。
武帝于是召见这位主父偃,并且任命其为郎中令,将他当成了中重要的谋臣之一。
.... .....
杏园
董仲舒的面颊上带着些许淡淡的笑容,他遥遥的望着长安城的方向,身后的众多弟子正在收拾东西。
他的身旁,一个脸上带着担忧的弟子开口问道:“老师,是我们的时机到了吗?”
董仲舒哈哈大笑:“是的,咱们的时机到了!”
他眉宇中含着些许的巧色:“长安城中,晁允磨刀霍霍,准备完成他父亲临终的遗愿推行削藩,而在军事上,天下已经完成了大一统。”
“此时,构成天下稳定因素的四大要素中,军事已经完成了大一统,政治的大一统也即将展开,而剩下的最重要的“思想”“经济”中,思想....便是我们的戏台了!”
董仲舒的眉宇中带着狂傲之意:“二陈小儿的所谓“格物”我已然看透,并且将他们的思想融入了我的大儒学之中。”
“此次前往长安,定然要让陛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而儒家的崛起,便在今朝!”
“此去长安,令百家俯首!”
.... .....
国子监
陈易、陈翊二人对立而坐,面上带着和缓的笑容,其中一人持黑子缓缓落下。
“兄长,您觉着董仲舒一定会来宣扬他的大儒学?”
陈易微微一笑:“这是必然的事情。”
他的面颊上带着些许顽趣以及顽劣:“他以为我们的思想止步于格物,所以一定会吸收格物,形成他的大儒学,可他却不知道,我们进一步悟出了新的思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