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那就掀桌子!【求全订求数据】 (4/7)
nbsp;“那就只能是掀桌子了。”
于承东说:“有老板出马,我相信咱们一定很快就可以把人工耳蜗给搞出来的。”
张志鹏笑着说:“哈哈!世界上没有轻而易举的成功!”
“我尽力吧!”
这个春节,张志鹏都在认真地琢磨着恶补着人工耳蜗的原理知识。
首先得明确一点:它是一种可以替代或者修复听觉功能的电子设备。
它涉及到了医学生物工程、电子学、语音识别、信号处理等知识体系。
其中,植入体内的电子耳蜗部分因为是与人体组织直接接触,那就要克服人体组织排异性,还要考虑感染的风险,以及长期内置的安全性等等。
至于电子学、语音识别、信号处理等等,这对张志鹏来说,那都不是个事儿。
张志鹏在系统的帮助下,在两天内很快就把人工耳蜗给琢磨清楚了。
同时,他也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之前想得有点儿天真了。
想要不做植入体来达到恢复听力的结果?
那是不可能的。
因为需要安装人工耳蜗的聋人,其听力的基础器官已经被完全破坏掉了。
那就需要重建一个听力器官也就是耳蜗。
不重建的话,那就不要想恢复患者的听力。
既然清楚了这一点,张志鹏就要尽力来设计出一款材质更亲和人体,能够长期安装使用的人工耳蜗产品。
大年初三,张志鹏画好了人工耳蜗的设计工艺图。
大年初五,他就让人请来了最好的耳科方面的专家教授,这位教授叫张贤,是西工一附院耳鼻喉科的主任,实力相当强,算是国内耳科的一个权威。
张志鹏还让人帮自己找好了他自己所需要的各种材质。
他需要在耳科专家的参与下,尽力把产品做到最好。
他还亲自设计了一款植入体的芯片,这颗芯片非常重要,相当于一个功能强大的处理器。
植入体的接收线圈用的是黄金,放置芯片的小盒子和电极阵列用的是钛合金,最外层用的是亲肤性最好的硅胶。
张志鹏在实验室里用了大概十多天的时间,就造出来了一个人工耳蜗的样品。
他计算了一下,即便是实验室产品,总体的材料成本也就一千多块钱。
如果大规模量产的话成本是可以压到七八百块钱的。
而且,他用的材料还是最顶级的材料。
样品造出来之后,张志鹏和医学专家们做了全面的测试。
测试的效果还是相当优异的。
张贤乃是国内最顶尖的耳科外科专家,植入人工耳蜗手术已经做了上千个。
张贤对张志鹏说:“志鹏同志,我敢说,您研发出来的这个人工耳蜗已经不比世界上最先进的人工耳蜗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