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拟保送通关 (3/5)
bsp; 涉及政策类,技术类,学术类的题目,各大资料库按照相关度和引用次数排序比较重要的论文和著作也要看。
最后,为了便于队内咨询共享,最好把有意义的材料去水提纯,统一字体和字号,整理成相对规范的文档。
此外,就是广泛涉猎人文社科,熟悉近现代各大思潮流派,启蒙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观点是什么,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又是什么,同一个问题左派怎么看,右派又会怎么看。”
“接下来我会联系队伍来给大家当陪练,有没有什么问题?”
队员们纷纷摇头,表示没有。
郭敏洁停顿一下,扭开随身携带的暖水杯,抿了一小口,继续说道。
“那我再谈谈方法。
在我理解,论辩也好,演讲也罢,需要打磨的基本功只有两个,一是思维能力,二是表达能力。
思维能力,可以理解为信息处理能力:
1.在前期准备过程中,对己方论证的所有前提,推导烂熟于心。
2.对这些前提和推导可能遇到的质疑非常熟悉,并对解决思路完全想通。
3.在临场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听明白对方在说什么,他的前提和推导是什么,攻击和质疑了我们体系的哪些部分。
4.如果对方的打法在预料之内,执行场下准备;如果对方的打法在意料之外,临场判断其有问题的前提和推导,临场组织反驳。
这就需要每一个前提去抠,一个推导过程都去抠,反复推敲无误,才敢在场上说,推荐金岳霖的《形式逻辑》作为入门扫盲。
表达能力,可以理解为信息输出能力:
说到底是以最少的时间,最好的效果,向观众传递最大的信息量。
大家都看过《奇葩说》吧?很多人看过以后推崇脱稿,于是所有比赛都不写稿,这就想得太简单了一点。
脱稿不是本事,脱稿还能做到时间,效果,信息量的完美平衡这才是本事。”
郭敏洁的目光打量着四个学生,再次喝了口水。
刚才在家时,喊得太放肆太用力了。
这会儿再讲课,嗓子不禁有点发涩。
在场的成员里,倪佳韵和钟瑞曦是室友,之所以来参赛,很大一部分也是受了《奇葩说》的感染才产生兴趣。
“郭老师,那我们该不该写稿呢?”
指导老师一席话说完,停顿等待提问的间隙里,钟瑞曦好奇地问道。
“这个啊”
郭敏洁接过话头。
“我的观点是,写稿,但不一定用稿。
为什么一定要写,因为很多话真的不是你张口就来的。
所有人都知道,交锋更容易出彩,有些人陈词都能有那么多掌声,完全停不下来,为什么?
语言,语言本身就是有力量的。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