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选药苗 (2/2)
这些对普通种植者来说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在她这里都可以通过异能进行微调和优化,最大限度地激发药苗潜能,使其适应望山村的环境。
但是,她不能这么做。
常怀宇对药材“道地性”和生长条件的执着,她今天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
这是一种近乎偏执的尊重。
尊重每一种药材的天性,尊重自然规律。
如果她贸然提出要采购所有品种,尤其是在明知自家土地条件并不完全适宜的情况下,反而会显得外行和不尊重。
于是,她压下内心的冲动,采取了一种更务实、也更符合常理的方式。
她详细地向常怀宇描述了自家农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土壤样本的大致数据以及可用于种植草药的山地情况。
“常先生,情况大致就是这样。”江晚柠诚恳地说,“我知道我们那边的条件,跟您这边理想的种植环境肯定有差距。所以,我想请您和基地里经验最丰富的老师傅们帮忙参谋一下,根据我们那边的情况,筛选一些相对适应性强、比较好打理、也比较常见的药材品种,我们先引进一批试种。如果试种成功,积累了经验,后面我们再逐步增加品种和数量。”
常怀宇听完,赞赏地点了点头。
他就欣赏这种脚踏实地、尊重科学的合作态度。
如果江晚柠一上来就夸夸其谈,说要包罗万象,他反而要掂量掂量了。
“江老板考虑得很周全。”常怀宇表示认同,“确实,引种需要循序渐进,尤其是跨气候带引种,更要谨慎。我们这边常见的,像黄精、玉竹,喜阴凉湿润,你们那边的山区环境应该比较适合;益母草、夏枯草这类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广,也可以考虑;还有金银花,耐寒耐旱,生命力顽强;芍药、牡丹既可以观赏,根茎也能入药,管理相对精细但效益不错;板蓝根、白术也是常用大宗药材,市场需求稳定……”
他和几位被请来的老药农根据江晚柠提供的信息,仔细斟酌讨论,最终筛选出了十来种药材。
这些药材要么适应性较强,要么管理相对粗放,要么是市场需求量大的常见品种,非常适合作为江晚柠开辟药田的第一次尝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