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药材基地 (2/2)
一右地拉住裴时晏的手,兴奋地点头。
江晚柠见裴时晏把孩子照顾得妥妥帖帖,自己也确实需要专心考察,便放心地跟着常怀宇出发了。
常怀宇亲自开车,载着江晚柠驶离庄园,沿着盘山公路向更深的山林进发。
约莫半个小时后,一片规模宏大、规划整齐的基地映入眼帘。这里四面环山,云雾缭绕,空气湿润而洁净。
“这是我们最大的一个基地,占地将近两千亩。”常怀宇一边开车一边介绍,“根据海拔、光照、土壤酸碱度和湿度的不同,我们划分了不同的种植区。”
他带着江晚柠深入基地内部。
江晚柠仿佛进入了一个巨大的“药用植物园”。放眼望去,阡陌纵横,不同区块种植着形态各异的植物。
他们走过一片荫棚区,里面种植着喜阴怕晒的三七,黑色的遮阳网下,一株株三七长得郁郁葱葱。
“三七对土壤和气候要求极高,我们这边是道地产区,但即便如此,也要模拟它原始的生长环境,精细管理,生长周期也长,好的三七要长好几年。”常怀宇解释道。
接着是一片向阳的坡地,上面是重楼,叶片独特,在阳光下泛着光泽。
“重楼喜凉爽、阴湿,但又需要一定的散射光,这个坡向和坡度是经过反复测算的。”
他们还看到了大片大片的云木香、黄精、白及……每一种药材都有其特定的“家”。
常怀宇如数家珍,详细讲解着它们的生长习性、种植难点、采收时节和初加工方法。
“除了这个基地,我们在北方还有几个基地,主要种植黄芪、党参、甘草这些喜欢冷凉气候的药材。”常怀宇补充道,“想种出真正道地、药效足的药材,就必须遵循‘天道地利’,把它们种在最适合的地方,不能强求。”
更让江晚柠感到新奇的是,常怀宇还带她参观了一片“半野生种植区”。
那是一片近乎原始状态的山林,没有整齐的田垄,没有密集的荫棚,各种植物自然生长。
“这里我们只做两件事,”常怀宇指着这片区域说,“一是播撒本地道地药材的种子,二是定期巡护,防止人为破坏和过度采摘。除此之外,不施肥、不打药、不干预,让它们完全在自然环境下竞争、生长。这样种出来的药材,生长周期极其漫长,产量极低,但品质和药性,是最接近野生状态的,也是价值最高的。”
看着眼前这片充满野性生机的山林,再对比旁边那些需要精心管护的标准化种植区,江晚柠深刻地感受到了其中的差异和投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