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起于微末不是耻辱 (2/4)
小十七不愧是小十七,
不仅把产地写得明明白白,还把年份都写出来了,
更重要的是,
小十七还给三筐谷米拉了个表格,每筐什么情况,罗列的非常整齐,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
朱元璋看到了朱权的考卷之后,一下子对小十三他们的考卷好感大幅下降,
他娘的,你们写得是什么破玩意?!
老朱气不过,走到小十三背后,垫了他屁股一脚,
小十三被吓得一惊,满眼疑惑的看向父皇,
而朱元璋早就走远了,
小十三揉了揉屁股,只能懵逼的继续答题。
这三筐谷的第一大不同是产地,
第二大不同是年份。
差不多所有考生都能写出第一大不同,这可就比当年老朱殿试考的那些进士强太多了,
能看出第二大不同的,不过寥寥。
至于能写出第三大不同的,
几乎没有。
前两大不同是形,第三大不同是意。
看似简单的考题,其中充满了玄机,就像方孝孺说得,
答题不难,答好极难。
朱权停下了笔,皱眉看向了米仓,
他知道,父皇的题必定有深意,而深意在哪里,他想不通。
朱元璋看向朱雄英,
朱雄英苦笑了一下,
爷爷这题,实在太难了。
第三大不同就是要让这些考生去思考,如果他们身处官场,这从三个不同产地运进京的米,又该如何调度地方。
让这些考生想到这一层,实在是太苛刻了。
朱元璋凑到大孙儿耳边,
低声道,
“能答成这样,咱已经很满意了。”
朱雄英点点头。
爷爷的话,已经很明白了,
对于是否有能想到第三层的考生,老朱已经不报希望了。
朱权摇了摇头,眉头紧皱。
而京师大学堂第二的郭珏,直接就不想了,写完两处不同后,马上交卷。
郭珏绝对的避免内耗,有那时间琢磨这些,多看两眼殿下不香吗?
以郭珏为首,其余考生的试卷也陆陆续续的交了上来,
一众先生纷纷上前,帮助陛下阅卷,
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