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我叫林依 (3/4)
公司最显眼的位置,都从未有过她的痕迹。她是他法律上的妻子,却在他的世界里,连个被认识的资格都没有。
这种隐秘到近乎荒谬的隔绝,恰恰成了此刻最锋利的刀——她用这份离婚协议划清界限,而他早已用三年的沉默,为这段关系砌好了坟墓。前台的“不认识”,不过是这一切最直白的证明而已。
而第一次踏足这里,竟然是为了送一份离婚协议书。
林依深吸一口气,走进大厦旋转门。前台小姑娘礼貌地上前询问,她将牛皮纸袋递过去,声音平静得像在说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麻烦你,这个东西,一定要亲手交到杨屹泽手上。”
“请问您是?”
“我叫林依。”
说完,她没再多等,转身就走出了大厦。阳光落在身上,有些刺眼,她抬手挡了挡,脚步没有丝毫停顿地走向路边,仿佛刚才那个走进杨氏集团的人,只是做了一场短暂的梦。
林依走出杨氏集团的大门,手里空了,心里也像是被掏空了一块,却奇异地松快下来。阳光落在身上,带着夏末的暖意,她深吸了一口气,连空气都仿佛变得轻盈。那三年里沉甸甸的拉扯、委屈和挣扎,好像都随着那份递出去的协议,暂时找到了一个出口。
林依刚走到路边,手机又震了震,是杨硕的微信:“入职手续都办好了,过来上班吧,我在工作室等你。”
她看着屏幕笑了笑,指尖敲出“马上到”三个字。收起手机拦了辆出租车,报出地址时,才发现杨硕的服装工作室离杨氏集团其实不远,就在两条街外的创意园区里。
那是栋临街的老建筑改造的,一二层打通做了设计室和展厅,楼上是办公区,虽然规模不大,却处处透着杨硕对服装设计的用心。
林依的婚姻有多狼狈,曾经的她就有多耀眼。在服装设计圈里,她是天赋异禀的存在——别人要改七八遍的手稿,她笔下的线条仿佛带着灵性,初稿就能精准戳中核心,从款式到配色都利落得让人惊叹。那时的她,是被业内前辈看好的新星,前途坦荡得像铺了一层光。
所以当她跟着杨硕走进工作室,听他笑着对众人介绍“这是林依,以后当我助理”时,设计室里瞬间静了半秒。几道目光齐刷刷投过来,带着毫不掩饰的吃惊,甚至有人下意识地“啊”了一声。在他们看来,以林依当年的才华,就算自立门户都绰绰有余,怎么会屈身来做助理?
没人知道,这三年来,她的画笔早已被锁进了柜子最深处。更没人知道,抑郁症像藤蔓一样缠着她时,别说握笔,就连端起一杯水,指尖都能抖得让水洒出来。
此刻,杨硕递给她一叠需要修改的设计图,笑着说:“先从简单的开始,看看你的手感还在不在。”
林依接过图纸的手几不可查地顿了顿,指尖触到光滑的画纸,竟有种久违的陌生感。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掌心悄然泛起的麻意——只是改几张图纸而已,曾经对她来说易如反掌的事,如今却像隔着一道无形的墙,每一步都得鼓足勇气去跨。这哪里是助理的工作,分明是一场与过去、与自己的艰难对峙。
改图纸时的心理挣扎确实磨人,但当笔尖真正落在纸上,那些沉睡的天赋仿佛瞬间苏醒。线条在指尖流淌,配色在脑海里自动组合,曾经的敏锐与精准一点点回归。起初握笔的手还有些发紧,改到第二张图时,指尖的僵硬已悄然褪去,只剩下专注——那些关于杨屹泽的碎片、那些翻涌的情绪,都被暂时挤到了思绪的角落。
一天的工作匆忙却充实,直到暮色漫进工作室,林依才惊觉已到下班时间。大脑被设计、修改、讨论填满,没有空隙去想别的,这种被具体事务包裹的感觉,让她久违地松了口气。原来这三年来,她缺失的不只是画笔,还有这种被“需要”的踏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