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特权:深度畅游【6.2千字!求月票啊!】 (3/7)
阶和旁边一组低矮的景观台:“悠南,按计划,你从这里起跑,跳过景观台,然后沿着这条轴线冲刺一段,镜头会拉大全景,把纪念碑和你都框进去。无人机负责俯瞰。安全员会在景观台下面垫软垫,放心。”
“行。”
李悠南走到起点位置,感受了一下地面的摩擦。
旁边有游客注意到李悠南们这组架着机器、带着工作牌的人,好奇地张望。有小孩指着无人机兴奋地喊:“看,大飞机!”
他们的家长则被安保礼貌地拦在拍摄区域外。
准备就绪,张哥喊开机。
李悠南深吸口气,沿着台阶加速俯冲,脚下发力,轻松跃过景观台,落地后几步缓冲,继续沿着中轴线向纪念碑方向冲刺。
视野里是空旷的广场地面和前方高耸的纪念碑基座。
跑动中,眼角的余光能看到不远处被拦住的游客,他们举着手机在拍李悠南,也拍纪念碑。
这种感觉有点奇妙——李悠南在这里工作,而他们是纯粹来游玩的。
李悠南跑过的地方,是普通游客无法进入的区域,视角完全不同。
拍完这条,回看素材。
无人机拍下的全景确实震撼,空旷的广场中央,一个小小的人影在快速移动,背后是庄严肃穆的纪念碑,远处是城市的天际线。
而同一时间,普通游客只能挤在纪念碑基座的围栏外仰望。
中场休息,李悠南坐在树荫下喝水。几个大胆的游客隔着安全线问:“哥们,拍电影呢?”
李悠南笑笑:“拍点宣传片。”
“真酷啊,能随便跑!”
他们语气里带着羡慕。
李悠南指指自己汗湿的T恤和旁边一堆设备:“都是工作,也得听导演的。”
他们哈哈笑起来。
下午转战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
这里更是人挤人。
李悠南们的小团队在窄巷里穿行,寻找合适的拍摄点。
张哥和小刘需要不断协调人流,清出短暂的拍摄空间。
有时一个镜头要等好几拨游客过去才能拍。
在一个相对僻静的巷口,李悠南们打算拍一个李悠南从高处一个废弃门楼的矮墙跃下,落在青石板路上的第一人称视角。
架设机位时,旁边一家卖绿豆汤的小店排了老长的队。
老板娘忙得满头大汗。
张哥对那个小姑娘说:“去买几碗绿豆汤来,给大家解解暑,多买点。”
这个小姑娘应该是实习生。
小姑娘应声挤进队伍。李悠南靠在墙边等,看着游客们耐心或不太耐心地排队,为了那碗清凉。
过了一会儿,小姑娘端着个塑料筐回来了,里面是好几碗冰镇绿豆汤。人手一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