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5 拿着翻天印的新生儿 (3/7)
村屯的诊所医生有联系么。”罗浩问道。
“应该都有吧,你要干什么?收患者?”陈勇问。
“让ai机器人下乡搜集场景。”
淦!
陈勇愣住。
Ai机器人,那么高大上的玩意,罗浩竟然要它们下乡,泥里土里的打转!
“机器人本就是为人类服务的。虽然现在经济条件还支撑不起全面普及,但我们不妨先行一步,做些尝试。“
说到“做些尝试“这四个字时,陈勇注意到罗浩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那分明是发自内心的热忱与使命感。
“这些AI机器人扛得住恶劣环境么?“
“都是按军工标准打造的,将来是要上战场的。既然要为实战做准备,什么样的极端环境不得适应?“
“那倒是。”陈勇点头,“不能娇气,而且走科研经费,算是一件功德。”
“对了,让患儿查一下超声心动,看看是不是法洛氏四联症。”
“啥?法四也有这种表现?”
“很偶尔,多查一下没什么错。去儿童医院就诊,实在不行我联系帝都的妇儿医院。”
“那好吧。”陈勇已经开始打电话。
罗浩细细思量,冯子轩的一席话确实为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AI机器人的存在意义何在?不正是为了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么!
此刻的罗浩越发确信自己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特别是背靠912医院和209研究所这两座大山,许多连互联网巨头都难以企及的云端技术,在他这里却触手可及。
技术层面其实并无太大障碍,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提升AI机器人的环境适应性。
要是下基层不到一周就出现设备损坏,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会影响医疗服务的连续性。
当前的AI机器人在帝都无人医院的表现虽然看起来很出色,但那是在高度可控的室内环境——每一寸地面都经过精确测绘,每一个变量都在系统计算之中。
一旦置身陌生且多变的乡村环境,情况将截然不同。
这正是军工产品必须攻克的关键点。
冯处长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一眼看破了这个核心问题,为研发指明了方向。
近期的工作量确实让罗浩感到有些应接不暇。
医院方面倒不必太过担心——有老孟坐镇,医疗团队人才济济。范东凯和杰森医生都是享誉国际的顶尖外科专家,足以独当一面。
但除此之外,他还要前往“我宠我爱“积累AI手术场景数据,不断优化系统性能;如今又新增了AI体检系统和基层医疗支援项目这两大任务。
想到接下来还要抽空前往秦岭去看竹子,罗浩突然感到一阵鼻酸,眼眶不自觉地湿润起来。
有点想竹子了,越忙越想。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