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5/7)
盏菊等花卉点缀,寓意吉祥。
前来观赏的太监、宫女们络绎不绝,啧啧称赞之声不绝于耳。而负责搬运花卉去各宫殿的太监与宫女们,脚步愈发匆忙。乾清宫作为皇帝理政起居之处,花卉的摆放最为讲究,不仅要美观,还要契合朝政氛围。
今春,便摆放了数盆君子兰,其叶片挺拔,寓意君子之风,又象征着帝王的高洁品性,花盆皆是景德镇特制的青花瓷器,蓝白相间,与君子兰相得益彰。
在这忙碌的花房内外,紫禁城的阳光也愈发明媚起来。
春日的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纷纷扬扬落在宫墙、琉璃瓦与花丛间。宫墙之上,光影斑驳,似是岁月留下的神秘印记。
琉璃瓦反射着五彩光芒,与花卉的娇艳色彩相互辉映,耀得人睁不开眼。花房院子里的石板路上,阳光像是铺上了一层金色绒毯,宫女们抱着花盆走过,花盆的影子在绒毯上拖出长长的轨迹,仿若一幅流动的工笔画。
太和殿前,阳光毫无遮挡地倾洒而下,广场上的铜龟、铜鹤在日光下泛着古朴的光泽。
此时,花房送去的花卉正装点着四周,巨大的铜鼎旁摆放着高大的盆栽铁树,叶片如剑,气势恢宏,与庄严肃穆的大殿相映成趣。
广场上,偶尔有当值的侍卫巡逻而过,他们身着甲胄,英姿飒爽,在繁花与阳光的映衬下,冷峻的面容也多了几分柔和。阳光照在甲胄上,闪烁着点点银光,仿若星辰散落人间。
御花园中,与花房相邻的小径上,花香与阳光交织弥漫。
宫人们趁着送花、采撷的间隙,在此稍作休憩。有小宫女坐在石凳上,仰头望着透过花枝洒下的阳光,眼中满是憧憬,手中轻轻抚摸着一朵刚摘下的小花,似是在与它私语。
太监们则聚在一旁,谈论着近日宫中的琐事,偶尔发出一阵轻笑,笑声在阳光里回荡,驱散了些许宫廷生活的沉闷。
花房深处,还有一处小小的暖房,专为培育珍稀花卉所设。
这里四季恒温,水汽氤氲。水晶帘后,摆放着几盆从异域进贡而来的奇花,花瓣呈奇异的蓝色,花蕊如丝状,散发着神秘的幽香。
花匠们在此耗费心血,日夜值守,只为让这些花儿能在紫禁城绽放光彩。暖房内,光线透过琉璃壁,柔和而朦胧,仿若仙境一般。宫女们进来添水、施肥,动作轻缓,生怕惊扰了这静谧的美好。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花房为紫禁城带来的春意愈发浓烈。各宫殿之中,花卉的芬芳与阳光的暖煦融为一体。
养心殿内,皇帝批阅奏章之余,抬眼便能望见案几上摆放的一盆素心兰,清幽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助他静心思考国事。
后宫嫔妃们的居所,更是花团锦簇,花卉依着各位主子的喜好布置。翊坤宫的玫瑰娇艳奔放,一如住在此处主子的性情;钟粹宫的茉莉淡雅清新,仿若居住其中的妃嫔温婉可人。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花房宫人们日复一日的忙碌与付出。
他们迎着晨曦而起,伴着月光而息,在每一个平凡或不平凡的日子里,用双手与汗水浇灌着紫禁城的春日。
他们虽身处宫闱底层,却凭借对花卉的热爱与精湛技艺,为这森严的宫廷添上了一抹最温柔、最鲜活的色彩。
当夜幕降临,花房的灯火依旧摇曳,那是他们在为明日的繁花似锦做着最后的筹备,确保紫禁城的每一寸土地,都能在蛇年的春光里,绽放出永不凋谢的绚烂。
在这花房忙碌的日常里,还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小细节。
前院修剪时,为了防止花枝的汁液弄脏地面,小太监们会预先在地上铺上一层旧毡布,待修剪完毕,再仔细卷起,拿去清洗晾晒,循环使用。
宫女们擦拭叶片时,用的软布皆是用宫中旧衣物改制而成,柔软且吸水性佳。她们还会根据不同花卉的特性,调制专属的清洁液,如用淘米水擦拭绿萝,能使其叶片更加翠绿光亮;用稀释的醋液擦拭栀子花盆景,可预防黄叶。
中院的育秧暖炕,司炉太监不仅要掌控火候,每晚睡前还要检查炕洞通风情况,确保炭火安全燃烧,不致引发火灾。
一旦夜间温度骤降,他们就得披衣起身,添炭调温。花匠们在照料幼苗时,会用竹签轻轻挑拨土壤,查看土壤的湿度,若发现干燥,便会用细嘴铜壶精准地为幼苗根部补水,既不过湿导致烂根,也不让幼苗缺水枯萎。
后院展示花卉时,为了延长花期,花匠们自有一套巧妙法子。
对于盛开的牡丹,他们会在花盆底部铺上一层湿沙,保持根部湿润,又避免积水;在花茎上涂抹一层薄蜡,减缓水分蒸发。
搬运花卉的太监和宫女们,深知这些花儿娇贵,行走时步伐轻盈且平稳,遇到门槛或崎岖路面,相互提醒,倍加小心。
紫禁城的阳光,于花房而言,既是生机的赐予,也是挑战的源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