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最合适的人选 (2/5)
么样子的人。”
罗南不想给维埃里太多条条框框,未来这支团队需要维埃里来管理,他应该有一套自己的用人标准。
维埃里看了看通过的名单,又看了罗南曾经面试过的厚厚一沓子A4纸:
“很难找到合适的人?”
罗南叹气:
“不是很难,是特别难,这个季节不好招人,梅纳村和博尼约的商铺和工厂也在招人,我们抢不过他们。”
维埃里低头想了几秒,突然问:
“其实可以找我的同学”
他抬起头,仔细给罗南解释:
“我们学校这一届的大学升学率只有32%,有一大半的学生跟我一样,面临着进入社会找工作的难题也许我可以问问他们?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些人便宜。”
维埃里是罗南身边对数字最敏感的人,刚刚罗南说他对这个业务的预期是‘只要别赔太多就行’,维埃里马上动起了‘节省成本’的脑子。
1987年,吕贝隆普通居民的月收入在1800法郎-4500法郎这个范围里。
如果在知名村庄从事和旅游有关的工作,薪资有可能会达到7000法郎甚至以上。
卢尔马兰手工艺合作社里的女工,之前按件计费收入普遍在4000法郎-8000法郎区间,如果做的特别好的,例如典型人物约瑟芬,可以拿到5位数。
但在吕贝隆,抛开手工艺者和艺术家等特殊职业不谈,大众向的职业存在很明显的‘工龄’等级。
以服务员为例,新手服务员大概只能拿到2500法郎,但7-8年工龄的老服务员不出到4500法郎找不到。
看到面试通过名单上那一个个动辄7、8年,最多十几年的工作经验,维埃里知道只是给这帮人发工资就是一笔很大的挑费。
但如果把他的同学们找来,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仅降低了成本,还解决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高中生虽然没有太多工作经验,但贵在是一张白纸,只要用心教,愿意培养,还是有很大成长空间的。
而且维埃里和同学们同窗了三年,甚至有许多人是从小学就做同学,对他们的情况和脾气秉性相对熟悉,即使不是卢尔马兰人,也能解决不知根知底不敢用的难题。
罗南一把抱住维埃里,真想狠狠亲他一口:
“维埃里,我就说你是这个岗位最合适的人选,你看,上班第一天就给我解决了这么大的难题!”
如果维埃里说的情况能够落实,别说是凑齐30个人,60不,90个人也不是不行?
而且这也不一定是赔钱的买卖了
维埃里露出了腼腆又激动的笑容:
“我一定会让我们的摊位出现在普罗旺斯尽可能多的城镇。”
虽然这批高三学生刚拿到分数,可担心有人截胡,维埃里还是马上投入到了给同学‘介绍’工作的行动当中去。
未来这段时间,他会一边组织第一批员工参加罗南之前确定好的第一批集市,同时尽可能多的召集同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