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什么叫拉大幕?这叫幕后掌舵人! (4/4)
/> 数来宝一旦结束,大幕就要快速拉开,此时杜广培已经站在了副台的凳子上,准备一会儿拽着绳子一跃而下,力求最快速度拉开幕布。
“大傻杨,打竹板儿,一来来到大茶馆儿。大茶馆,老裕泰,生意兴隆真不赖。茶座多,真热闹,也有老来也有少……”
钟山此时没事儿,在旁边听着这段数来宝的唱词,忽然知道自己第一部剧要写什么了。
幕布自然拉得又快又好,后台的众人也开始投入到工作当中。一场戏演完,“王利发”攥着腰带走向后台,台下响起震天的叫好声。
演员谢幕下来的时候,蓝田野在副台拍拍钟山的肩膀。
“怎么样?还适应吧?”
钟山适应得挺快。
演出是一场接一场,《茶馆》的复演火爆京城,上了好几次报纸,观众的来信更是堆积如山,钟山都去帮忙搬了好几麻袋。
如此干了一个星期,钟山渐渐有了觉悟。
总的来说,装台这活非但不轻快,时间还要熬到挺晚。
人艺是演出单位,所以对于舞台美术的工作人员来说,上午来了先装台,一直到下午整个弄完,还要整理好道具,然后休息一会儿,到了晚上就得盯着剧场舞台随时行动。
直到舞台的大幕落下,观众的掌声响起,演员下台卸妆,他们也要重新收拾舞台,把各色物事归位,这才能回家。
此时已经是晚上十点钟以后。
要命的是钟友为家在甘家口,等钟山坐上夜班公交一路晃到家里,有时候都快12点了。
不过对于钟山来说,他现在更关心的还是剧本创作的问题。
其实如果自己是穿越到1978年初,可能他会毫不犹豫的去写《于无声处》。
毕竟那部只需要六个演员一个场景的迷你话剧,可是被全国上百家话剧单位蜂拥排演,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全国接连演出一千多场,是真正意义上的万人空巷。
无论如何分析它的内容,它都是1978年当之无愧的话剧王者。
只可惜现在是1979年。
不过问题不大,钟山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想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