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235章 程副组长 (2/6)

,屹立在这里将近三四百年。

    还有京奉铁路正阳门车站,天主教法文学校。

    此外,著名的北京老字号,全聚德烤鸭店也在这里。

    还有一条极具盛名的古代商业街“大栅栏”,距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

    大栅栏的名字来源于明代孝宗弘治元年,当时为了加强治安,在街巷道口设置木栅栏,其中廊房四条的栅栏高大坚固,被称作“大栅栏”。

    到了清代,大栅栏就成为BJ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聚集了众多老字号商铺,如卖酱菜的六必居、卖药的同仁堂、卖鞋子的内联升、卖绸布的瑞蚨祥等。

    虽然1900年,义和团一把火焚毁了大栅栏,但重建至现在依然繁华,清代的众多老字号,依旧在这里汇聚。

    门框胡同是大栅栏的美食一条街。

    程开颜兜兜转转,跑到这儿来了。

    反正开会时间还早,之所以没在家吃,主要是喝稀饭喝腻了,出来解解馋。

    在卖馄饨的小摊门口,程开颜点了碗撒葱馄饨,坐下吃喝。

    泛着油花的高汤,肉质饱满的馄饨令人欲罢不能。

    早上七点的大街上,行人络绎不绝,有不少像程开颜这样提着公文包坐在小摊边吃早饭的人。

    不远处的街道口。

    几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穿着白衬衣,脚踩军绿解放鞋,胸口插着钢笔,手中提着公文包,头戴红星帽走进了门框胡同小吃街里。

    他们举手投足间有种整齐划一的节奏感,就好像是从军营中走出来的一样。

    “苏进,没想到这次你也参加到了军旅采风中来,你不是在人民文学改稿子吗?稿子改完了?”

    其中为首的中年男人对身侧一个仅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好奇的询问道。

    “存葆同志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朱同志的稿子已经改完了,再过一段时间就要回部队了。

    只不过恰好赶上了这次的军旅采风,采风工作组的干事得知了小苏同志这位在京的军旅作家,就找上门来了,力邀他参加。

    据说还是那位宁组长亲自下的命令,说像朱苏进同志这样的青年才俊一定要吸纳到采风队伍里来才是。”

    不等年轻人回答,另一侧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同志眼神有些钦佩的看向这位年轻身材板正,五官端正的年轻人。

    这位年轻的同志名叫朱苏进,十六岁参军,二十五岁开始创作。

    78年出版了首部长篇作品《惩罚》受到一些评论家的好评,一时间小有名气,被誉为天才。

    此人样貌端正,气质板正,有着军人刚强的作风,就是脾气有点倔,性格比较高傲。

    几个月前朱苏进给《人民文学》投来了一部别样的作品:《一个夏令营的故事》。

    故事围绕这一群少年人之间发生的故事,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少年们在夏令营中的成长历程,展现了他们的友谊、勇气和对未来的憧憬,充满了正向的观念和时代特色。

    因此被人民文学的崔道怡编辑欣赏,特意邀请这位朱同志来BJ改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恶女种田,我娇养了病弱相公 边军悍徒到大乾霸主,从领取小娇妻开始 家破人亡后我快死了,你后悔了? 大唐:穿成八十老汉,你让我多子多福? 被困全息游戏后 我就是总裁 快穿生子:攻略对象非人类 清穿之小姨带娃日常 万刃归墟 鹰酱麻了你管这叫雇佣兵?
相关推荐:
重生:反派儿子我来宠 逼我重生当神豪是吧 刚成僵尸,你把定僵符当辣条吃? 带崽二嫁,偏执小叔子悔红眼 东京中医:我不是专门看妇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