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 不看着它飞起来翱翔,然后平安降落,哪里睡得着! (3/5)
风扇的风太大了,在打开舱盖进行检查的时,有些没有密封的区域,容易被强风吹起来的粉尘覆盖……之前滑跑试验的时候发生过灰尘沾在传感器上,导致系统故障……排查了差不多十天才找到问题……”
谢威一开始还以为蔡永红是因为没开风扇。
感情是嫌弃风扇吹起地面上的灰尘影响到精密的传感器。
“听说之前检修,强力风扇吹出来的粉尘粘在传感器上影响传感器性能,没有修改?”
谢威跑到宋总身边,见宋总正在指挥驾驶舱里的雷强逐一启动各系统进行检修,战机的外壳能打开的部分,几乎都打开了。
“进行了防尘设计。咱们战机要考虑在野战机场条件下进行起降,粉尘肯定不会少……就为了这,哪怕采用最轻的塑料,整个战机重量也增加了三公斤多……”
“……”
谢威不知道说什么。
对于涡扇-6G来说,自重哪怕只增加100克,对整个已经调整到最佳的平衡状态都是一场灾难,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跟修改,确保战机保持升力跟重力的平衡。
鸭翼能产生巨大升力,如此的气动布局在涡扇-6G最大加力推力只有138.3千牛、中间推力83.85千牛的推力、7.05的推重比下,让歼-10最大起飞重量达到18225公斤。
比谢威原本世界的歼-10最大起飞重量减少了将近1000公斤。
可这提前了十多年!
增加三公斤多,就少携带了三公斤多的燃料或是三公斤多的武器。
“不用担心,咱们的战机空重只有7685公斤,理论上最大航程2800公里,作战半径1150公里,完全够用了……”
见谢威皱起眉头,宋总安慰他。
设计跟生产出来的样机性能,甚至已经远远超过最早的预期了。
“我不是担心重量问题,而是后续改进增加更多传感器啊。说到底,还是我们的集成电路制造水平太落后了。”
这不是战机设计团队的问题。
集成电路,尤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现在已经受到光刻机的工艺制约。
在几十年后9.9包邮的通用传感器,在现在不仅性能没法跟几十年后比,体积等也大了很多,甚至对环境的要求都很高。
“慢慢改进吧。你不是一直都说先解决有无问题么?有了儿子,就不怕无法养大不是么?”
宋总看着谢威,苦笑着说道,“你太紧张了。”
“没有!”
谢威接连否认,随后转移了话题,指着一侧墙上挂着的巨大而又醒目的计划网络图上插满的小红旗,“有这个计划网络图,根本就不用担心……”
墙上挂着的计划网络图,是在哈工大制造出了全尺寸金属样机模型后,再根据学校的复杂工程系统管理方法,制定出拥有上千个工程节点的计划网络图,每个节点完成后,就插上绿色小旗,有问题插上黄色小旗,需要修改设计的则是红色小旗。
如此一来,整个工程项目各个节点也就一目了然。
通过总计划网络图上的各种颜色的小旗,管理人员跟技术人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