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 态度跟方案都拿出来了,不同意那就拉倒 (3/5)
方面就是利用运-10来整合整个航空产业,逐步提升国内航空配套水平。而空军不管是运输机还是轰炸机,都有成熟的体系,却因为飞机不够大,制造工艺跟技术也无法满足更大吨位的飞机……”
这是谢威真实想法。
国内搞飞机单位不少,战斗机、运输机、客机、轰炸机、歼轰甚至直升机等,不过技术水平都很差。
尤其是各个单位一开始就学习的苏联模式,加上三线建设时期一直都是为打第三次世界大战而准备,任何大型一点的单位,都是各种配套能搞全就搞全。
这也是为了在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后,其他相关单位被炸,这些单位能保证相关武器装备持续制造下去。
所以,各个单位间的协调性,非常差。
根本没有统一起来。
从谢威提出复杂工程系统管理方法搞核心机后,哈工大专门从学校跟各个配套单位组织了一批管理人员研究相关课题——运-10也是谢威想要用来试验的大项目。
“沪市大飞机厂跟710研究所现在做的挺不错,我们可以承担一些项目……西工大在这方面并没有经验……”
一想到谢威可能是为了挖运-10团队的技术骨干,然后让西工大背锅,王志恒就闹心。
向叶明德投去询问的目光,结果叶明德仿佛傻了一样,一点反应都没有。
“是啊,谢主任,西工大不适合负责主导项目。”
叶明德也反应了过来。
听到谢威说由西工大负责接手,他就一直在琢磨谢威的目的。
听到王志恒的话,立即支持,“710所有设计经验,哈工大校企办有钱,西工大没钱也没经验,更没有大型项目管理经验……当然,不管谁主导项目,西工大能支持的方面,都全力配合。”
配合肯定是没问题的。
负责是不可能的。
“谢主任,还是由哈工大负责项目吧。710负责继续改进设计、研发没有问题。现在项目发生变化,我们还需要继续试飞……”
马总也急忙表态。
上面对运-10的态度明确,在完成了试飞任务后,就把技术封存作为技术储备。
要拯救运-10,除了说服国家投资继续搞下去,就只能寻找能提供资金支持的单位接手。
“对,运-10设计团队可以迁到哈城……”
吴权急忙表态。
“……”
得,根本谈不下去。
谢威也没想到西工大根本不愿意负责,明明自己送好处,送发展机会给他们,结果搞得仿佛自己要坑他们一样。
人与人之间,就不能少一些猜忌嘛!
谈不下去,谢威就只能先让几人离开。
李瑞跟吕部长提前离开,或许就是知道结果会是如此?
整个过程,作为学校负责人的张鸣秋跟刘德宝两人,完全就是背景板,一句话都没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