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 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才是符合国情跟部队需要的! (3/5)
bsp;“要不是你瞎搞,学校至于么!结果倒好,你跑了,张校长跟刘书记两人确实不会限制我,可他们胆子未免有些小……”
谢威抱怨着。
脸皮堪比城墙倒拐的李瑞难得地老脸一红,然后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开口说道,“上面准备对各个机械工业部进行改革,同样,主管单位也会改革……”
国防科工委?
谢威差点就脱口而出。
从之前在617那边李瑞拿出的文件上的抬头,谢威就猜到了,可他不能说啊。
说了怎么解释?
只是默默地看着李瑞。
“我这也是为了学校的发展……部队很多项目,原本设计指标就定得很高,基础差距又太大,这就导致需要对前置技术展开研究,所需经费太过庞大……而不搞吧,又不行……如果只是预研,经费又不充足……”
李瑞叹了口气,满脸落寞。
他希望谢威能理解、能支持。
随着改革开放,一切都为国家经济基础建设让路,部队这些短期内无法获得成果的项目的最终命运,是注定了的。
谢威自然清楚。
没钱,什么技术突破,都是扯淡。
苏联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高层的眼光跟战略思想,根本就不是寻常人能了解的。
之前国内学习苏联模式,从最开始在一穷二白建立工业基础时没有问题,可搞了这么多年,经济没发展起来,大家的日子也没富足,甚至吃不饱!
苏联的发展,其实已经陷入了停滞。
哪怕明年举行的“西方-81”演习让整个欧洲睡不着,那也不过是苏联最后的辉煌。
美国人能发现苏联的问题,文明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国看不到?
苏联人自己都知道。
毕竟,苏联三夫改革,从赫鲁晓夫改革开始,效果明显;到现在的勃涅日列夫改革,前期效果明显,后期效果不行;再到戈尔巴乔夫改革以失败告终,镰刀锤子红旗从克里姆林宫降落,庞大的帝国解体……
可苏联的重心在重工业,注定改革会失败的。
中国的改革之所以成功,就因为根据国情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了解后续发展的谢威自然清楚,最近几年会有多少重点项目下马。
比如,运-10与大型军用运输机,虽然在很多人看来,这年头下马运-10是因为某些人拿了好处,实际上呢?大型运输机所需的大压机没有,配套的发动机没有,就连先进的配套材料跟尖端机床也没有……
再比如,093、094核潜艇跟反导计划。
这些项目,技术指标高,工业基础差,需要消耗大量经费,如果强行搞下去,会挤占本就不多的经费……
所有项目都是如此。
从改革开放,到再次走到世界前列,整个国家,也不过只用了四十多年的时间,半个世纪都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