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 南下南下,波澜壮阔大时代开启 (2/6)
发状况。
发电机时不时闹脾气罢工,灯光组就得点起汽灯应急,光影效果差了一大截,只能后期再想办法。
山路运输不便,胶片和药品补给时断时续,他不得不精打细算,每个镜头都力求少废片。
生活条件更是简陋,顿顿馒头咸菜,偶尔下山采购点肉食,就是改善伙食。
晚上睡觉,禅房四面透风,被子又潮又硬,很多人冻得睡不着,干脆爬起来围着发电机烤火,讨论第二天的戏。
就在程学民和剧组在嵩山深处与艰苦环境搏斗时,燕京城里,另一场战役正迎来高潮。
总政文工团排练厅内,灯火通明。
王团长站在指挥席上,神情严肃,额角见汗。
台下,合唱队员们身着整齐的军装,精神饱满。
经过近半月的紧张排练,《日月同光》的合唱已臻化境。
“湘水之岸,英木苍苍……”雄浑低沉的女中音领唱响起,带着历史的沧桑感。
“身在异域,魂归故乡……”男声部加入,声音厚重而坚定。
当合唱进入高潮段落,“烽火淬炼,忠魂永铸,日月同光,山河永念!”时,所有声部汇成一股磅礴的音流,恢弘、深情、充满力量,仿佛能穿透墙壁,直上云霄。
歌声里既有对英烈的深切缅怀,更有一种继往开来的豪迈气概。
排练厅门口,不知何时已静静站立了几位身影。
老领导在时老,吴老等人的陪同下,悄然前来审听。
他没有打扰排练,只是静静地听着,手指随着音乐的节奏,在身侧轻轻叩击。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余音在厅内回荡,老领导缓缓抬起手,鼓起了掌。
掌声不大,却格外清晰。
他走上前,与王团长和队员们一一握手,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而激动的脸庞,只说了一句:
“唱得好!有气势!有感情!准备一下,下个月,全军汇演第一场,就唱它!”
消息像长了翅膀,迅速传开。
《日月同光》不仅通过了审查,更被定为重大演出活动的重点曲目!
王团长接到正式通知时,手抖得差点握不住电话听筒。
他想起程学民递交歌谱时那副成不成随缘的淡定模样,心里再次感叹:
这小子,不是运气好,是看得太透了!这哪是歪打正着?分明是精准投送!
时光荏苒,山上的辛劳日子过得飞快。
当少室山上的草木彻底披上新绿,山溪欢快奔腾时,《少林寺》在嵩山的外景拍摄终于接近尾声。
最后一场大戏,是“众武僧反抗暴政,烈火焚寺”的高潮场面。
为了真实效果,剧组在征得寺里同意后,搭建了一处可控制的偏殿模型。
一声令下,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李连洁,于海,计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