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 笑傲江湖,从上嵩山少林寺开始(求全订) (2/6)
nbsp; 还有那位气质沉静,目光深邃,后来以《白鹿原》奠定文学地位的陈忠实,也赫然在座。
此外,像刘恒,韩少功等一批日后在文坛叱咤风云的名字,就更别说,跟程学民早就熟悉的路瑶,贾凹平了。
此刻都还只是坐在台下,眼神中带着求知欲和些许不服气的青年作者。
程学民心里暗叹,这文讲所第一届,果然是藏龙卧虎!
他走上讲台,将讲义和资料放在铺着绿色绒布的讲桌上,没有立刻开讲,而是先笑了笑,开口说道:
“丁泠老师让我来跟大家交流创作经验,说实话,有点惶恐。
在座各位,很多人的名字和作品,我都拜读过,写得比我好,思考比我深。”
他这话不是谦虚,面对这些未来的文学巨匠,他深知自己那点先知先觉的优势,在真正的才华面前并不算什么。
而且,在坐的可不少,都被程学民提前剽窃致敬过的!
所以跟人家这些正主讲课,多少有点假李鬼教真李逵如何造反的味道。
不过此时此刻,这帮年青的未来大作家们,响起一阵善意的,略带骚动的笑声。
莫言挠了挠头,铁凝扶了扶眼镜,池莉则嘴角微翘,似乎觉得这位名噪一时的同龄人,确实有点意思。
程学民话锋一转,拿起一本内部资料:“所以,今天我不讲什么高深理论,就结合我最近在电影厂干活的一点体会,跟大家聊聊讲故事的速度问题。
或者说,怎么让读者、观众看得下去,看得进去,看得放不下。”
他摒弃了照本宣科,直接从《太极》的电影剧本和原著的对比讲起,分析如何通过调整场景切换,对话节奏和动作描写来控制叙事张力。
他讲到兴头上,甚至用粉笔在黑板上画起了分镜头示意图,分析某个打斗场面从文字到影像的转换得失。
“比如,写一个人出拳,”程学民比划着,“你写‘他猛地一拳打出’,这是一种节奏。
但如果你写‘他肩胛骨先是一沉,腰胯拧转,力量从脚底升起,顺着脊柱传到拳头,然后——砰!’,这又是另一种节奏。
后者更慢,更细,但力量感是不是更强?画面是不是更清晰?”
台下鸦雀无声,连最活跃的池莉也收敛了笑容,凝神听着。
这些未来的家们,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叙事节奏与视觉节奏的关联。
互动环节更是火花四溅。
陈忠实提问关于乡土题材如何避免琐碎,程学民结合《高山下的花环》,谈到如何选取典型细节承载宏大主题;
铁凝问及女性心理描写的分寸,程学民便以龚膤在《庐山恋》中的表演为例,说明“表现”与“表演”的微妙差异;
莫言则对程学民提到的“魔幻现实主义”词汇表现出极大兴趣,追着问如何将民间传说与现实叙事结合……
原本计划两小时的课,硬是拖到了中午吃饭铃响,大家还意犹未尽。
丁泠和王濛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欣慰和惊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